打造臺中海岸地區極境旅遊 展現臺中海岸深度魅力

臺中市海岸線全長約41公里,由北而南擁有豐富的景點資源,包含國際商港臺中港、生態豐富的高美濕地與大肚溪口濕地、風力能源產業地景、大甲鎮瀾宮、梧棲老街人文歷史與宗教信仰,也有大安濱海樂園、臺中港三井OUTLET、梧棲漁港等濱海遊憩資源,而眾所期盼的臺中海洋館也預計在112年底與民眾見面。

多方意見探訪 打造臺中海線極境旅遊

規劃過程透過資源盤點,提出海岸地區發展課題與對策,並藉由專家學者訪談以及不同主題、多個場次的工作坊來收集地方的意見,提出「濕地。夕陽。海洋文化 窺探臺中海線極境」的海岸地區整體發展願景。

針對海線地區如大安港媽祖文化意象、北汕溪生態整治、高美聚落環境營造、臺中港環港交通等重要發展議題,研擬發展構想,以獨特性、永續性、在地性,打造臺中海岸地區極境旅遊。

由不同主題的工作坊收整地方的意見,圖為海岸工作坊成果發表。(圖/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由不同主題的工作坊收整地方的意見,圖為海岸工作坊成果發表。(圖/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由不同主題的工作坊收整地方的意見,圖為海岸工作坊成果發表。(圖/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地方發展與濕地生態共存共榮 保留文化底蘊

針對高美濕地及周邊聚落地區能有整體規劃考量,帶入里海社區的經營理念,其發展過程聚落、農田、水圳、濕地早已是密不可分的系統,從剛性發展原則訂立,到軟性保育概念與社區培力養成,促進社區與濕地的共存共榮,充分發揮里海精神。

而地方廟宇及其廟埕空間作為臺灣傳統社區的信仰中心,保留西安朝天宮、文興宮、進興廟、慈法巖等四座廟宇建築的歷史文化,並規劃將周邊環境美化提供居民聚集、遊客休憩;周邊的農村老厝建築也提出透過保留及修復再利用,希冀成為藝文與商業多功能用途。

農田水圳紋理沿溝圳綠化,規劃為社區旅遊的路徑,從發掘當地歷史文化出發,結合解說人才的培養,發揚先民墾殖與自然共存地文化與智慧,作為發展聚落文化遊程的基礎。

啟動5大SWITCH策略開關 翻轉臺中海線

臺中海線地區擁有高美濕地、清水歷史文化、鎮瀾宮媽祖文化…等具代表性資源,規劃透過海岸景點串連作為地方發展主體,提出5大SWITCH策略開關,翻轉海線發展、打造海岸極境。

串連海岸景點作為地方發展主體,透過5大策略(S.W.I.T.C.H.)翻轉臺中海線。(圖/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串連海岸景點作為地方發展主體,透過5大策略(S.W.I.T.C.H.)翻轉臺中海線。(圖/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串連海岸景點作為地方發展主體,透過5大策略(S.W.I.T.C.H.)翻轉臺中海線。(圖/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SWTCH1:以高美濕地遊客服務中心為發展起點,透過便利的大眾接駁系統連結高美濕地與臺中海洋館,創造以生態保育、環境教育為基礎的綠色旅遊體驗。

SWTCH2:以大肚山臺地及清水區周邊豐富的歷史資源為主軸,自清水車站串連遺跡、公園遊憩、自行車道及藝術中心,打造完整遊憩廊帶。

SWTCH3:以歷史、宗教、文化體驗為主題,串接大甲鎮瀾宮、大安港媽祖文化園區、大安濱海樂園等多項景點,深入海墘社區體驗傳統的漁村文化。

SWTCH4:以大肚山登山步道、龍井堤防自行車道吸引熱愛戶外運動的旅客到訪,並連結至希臘風情的麗水驛站及大肚溪口濕地,提供由山到海的獨特體驗。

SWTCH5:串聯三井OUTLET 與規劃中的臺中港2.0 計畫向外擴散影響力,透過建立藍色公路等多元交通方式,連結梧棲漁港與臺中海洋館;向南延伸至麗水驛站與大肚溪口觀賞日落;往東連結梧棲地區在地旅遊,體驗與欣賞老街風情。

騎乘自行車踏勘海岸景點,挖掘在地特色景致風光。(圖/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騎乘自行車踏勘海岸景點,挖掘在地特色景致風光。(圖/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騎乘自行車踏勘海岸景點,挖掘在地特色景致風光。(圖/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本規劃從海岸地區資源的盤點、發展歷史脈絡的梳理,以及政策與重要建設的彙整,提出以「濕地。夕陽。海洋文化 窺探臺中海線極境」的發展願景,並相互串連成啟動海線翻轉的SWITCH 開關,期望透過整體規劃提升海線景點品質、達到生態與永續發展並透過深度旅遊帶動在地認同與發展。

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廣告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