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中不是門好生意

民進黨和蔡英文總統近年來在反中、抗中、去中之中獲得豐厚回報,綠營政客操作兩岸議題、鬧反中越來越得心應手,挑釁的言行越來越明目張膽,利用民粹手法牟取政治紅利越來越食髓知味。至於因此而帶給台灣的風險,則多置之度外,絕非優先考慮事項。

不同的政治制度有其利弊,民主制度緊貼民意脈動,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但政黨與政客普遍將「民之所欲」擺在第一,而且多是著重短期的、私己的利益,選民又易受情緒性與同溫層等人性弱點左右,所以常被精明熟練的政客操弄,而做出一些非理性的選擇。這是民主必然付出的代價,但不能讓民眾陷於危險境地確是不能逾越的底線。

台灣現今的民主狀況卻是選票考量至上,竭盡所能迎合民眾好惡、情緒與短期利益,若民意取向未與政黨利益完全合拍,則運用認知作戰的各種手段加工塑造,將民意引導到對其有利的方向去。裁剪訊息、搧風點火、恐懼訴求、蠱惑認知、販賣希望、煽動仇恨、自我吹噓等手段交相運用,務求把民眾聚攏在其高舉的旗幟之下。至於民眾深遠的、長期的利益則忽悠帶過,即使民眾因為一時興味而犧牲長久的整體利益,也在所不惜。

民進黨多年來兩岸關係上不斷嘗試「切香腸」的行動,眼看馬上就要切斷了,也看到對岸正在舉起刀斧,識時務者雖然為此憂心忡忡,深恐大勢不妙,但吹哨無法驚醒那些沉迷在香腸美味中的同胞,更無法匡正政客們不負責任的言行。

蔡總統雙十國慶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宣告,在大陸決策者眼中,這個「新兩國論」究竟有沒有踩了兩岸關係最敏感的那條紅線?北京會不會就此翻盤掀鍋而武力攤牌呢?顯然,蔡英文及民進黨猶是老神在在,根本不在乎會不會引發戰爭,或許還在歡喜收割這席話帶來的政治效益。

事實上,「兩岸政權是兩個主權國家」的論述,就是揚棄「同屬一國」的護身符走上兩個「國家」對抗的險路。中共聲稱「九二共識」為兩岸政治關係的定海神針,國民黨緊抱不放「一中各表」,從中獲得模糊的詮釋空間,但在蔡英文「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的架構下,這些互留餘地的諒解根本失去了容身之處。

為了遂行一黨政治私利,管他「九二共識」曾經發揮國什麼神功,管他「一中各表」可為台灣帶來什麼安全上和交流上的好處,全部給我滾到一邊去,反正兩岸和諧關係的紅利必歸國民黨所有,即使有益於台灣,也將挫損我黨的執政威勢與存在價值。反而是兩岸越緊張,中共打壓越厲害,民進黨的腳跟站得越穩。火中取栗於是成為民進黨掌權與奪權的最佳法寶。

民進黨的政客們固然有人是為政治理念真誠奉獻者,但更多的是刻意挑撥刺激兩岸關係以謀求政治紅利者,對於台灣民眾所要承受的戰爭風險與禍福後果,反被置之於次要地位。對於絕對實力顯居弱勢,而遇危難時國際搶救力量難期的台灣而言,挑釁北京絕對是高風險的政治操作。不過,高風險伴隨者高報酬,尤其報酬可以自己收割,而風險卻由台灣民眾承受時,何樂而不為?何必自廢武功而有糖不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