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抗藥性問題 醫師盼治療武器多樣化!否則會發生「這憾事」

世界各國隨著疫情逐漸解封,接觸增加,使病毒感染都有擴大趨勢,因為患者免疫力下降,連帶導致繼發性細菌感染,漸漸升溫。事實上新冠疫情期間,各國發現,因染疫患者合併細菌感染等臨床情況,導致抗生素用量上升,會使環境中的抗藥性細菌擴散,細菌更容易出現抗藥性,疫後需面臨抗生素抗藥性問題!

圖/TVBS
圖/TVBS

醫藥記者蔣志偉:「隨著抗生素的發明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對於一些因細菌感染造成的疾病得以完全治癒。隨著時代演進,細菌也為了延續自己的存活,漸漸演變出能抵抗原本要對它作用的抗生素,也就是產生了所謂的抗藥性,新冠疫情期間,世界各國也發現,染疫患者可能合併細菌感染,因此抗生素用量上升,部分細菌產生抗藥性的比例大幅增加3倍。」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科主治醫師/副教授葉國偉:「細菌一旦產生抗藥性之後,對抗生素使用無效,又會致病甚至致命。因此只好使用多種抗生素或研發新的抗生素來來對抗它,但也可能造成副作用增加、延長住院時間,甚至影響治療效果。細菌可能在幾年就變異產生抗藥性,但抗生素的研發需要投資大量人力財力及成本,需要完成大規模的人體試驗,可能要花上十數年才能正式用在人體。」

兒科醫師劉建宏:「由於過去兩年的免疫負債的關係,造成原來有的病毒正在來勢洶洶的捲土重來,相對的其他的細菌感染以及病毒感染之後的續發性細菌感染的比例也在上升當中。在這個同時,我們發現到一個現象,就是細菌對於抗生素的一個抗藥性的比例,隨著過去兩年的疫情有不減反升的一個情況。」

圖/TVBS
圖/TVBS

抗生素新藥研發變緩醫師憂感染症恐無藥可醫,醫界希望政府能重視抗生素缺乏問題。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感染管制室主任陳惇杰:「抗生素抗藥性的議題,本來就是應該要我們大家應該要非常關注,因為我們現在身處的時代,的確抗藥性的細菌非常多的一個狀況,而且也的確有一些細菌是很難用,目前現有常用的抗生素去做治療。」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科主治醫師/副教授葉國偉:「國際大藥廠漸漸不願投資研發,而在使用及市場的考量下,引進台灣的抗生素也只佔少數,在治療病人上便顯得捉襟見肘。因此在法令及實務上,政府可與專家一同討論出因應方式。」

醫藥記者蔣志偉:「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全球日益嚴重的抗生素抗藥性情況,發表重要方針,包括預防感染,抗生素使用以及監控,另外就是新藥與檢驗科技的研發,臺灣對於感染控制,以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在多年來的努力之下,事實上有很不錯的成績,但是對於新藥的研發以及從國外引進新的抗生素,還要再努力,這樣才能使臨床醫師在面對頑固的抗藥性菌種時,能有更多的選擇。」

圖/TVBS
圖/TVBS

兒科醫師劉建宏:「新冠疫情期間,為何細菌的一個抗生素抗藥性反而會上升呢?這是因為在這個疫情當中,住院的病人大概有七成到八成都會曾經接受過單種或者是多種的一個抗生素治療。因為院內感染或者是續發性的一個細菌感染,所以造成抗生素的使用量反而上升。」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感染管制室主任張科:「有呼吸道症狀應該要戴口罩,或進出醫院時候,必須要戴口罩,這樣可以減少一些病毒性感染或流感的發生,那自然可以減少一些次發性的細菌型感染或者是黴菌感染,就可以降低一些抗生素的使用,也可以減少這個抗藥性的細菌的出現,這部分一些好的習慣,應該予以保留。」

輕忽細菌抗藥性未來死亡人數恐比癌症多(少地點),英國研究,細菌抗藥性問題若無法積極改善,未來死於抗藥菌感染的人會比癌症還要多。

兒科醫師劉建宏:「抗生素的使用周期短,它的研發成本高,經濟效益低,所以大部分的藥廠並不願意,將資金投入於這樣子的一個新藥的研發,所以對於目前現有的一個抗藥性菌種,只能用原來有的一個抗生素,或者採用所謂的雞尾酒療法來治療,造成細菌越來越強,它的抗藥性越來越高。」

醫師:「減少次發性細菌、黴菌感染能減少抗生素使用!預防還是勝於治療,不只covid-19疫苗、流感疫苗的施打,也可以降低流行性感冒,減少次發性的細菌以及黴菌感染發生。」

更多 TVBS 報導
WHO示警疫後風險 台灣抗藥性細菌比例達9成
世衛:COVID-19全球疫情大流行有望結束
感染「這病毒」引起全身發炎! 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 有死亡風險!
別模仿!阿翰金鐘片「真嗑生豬腳」 生吃這些肉感染風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