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四度表態防衛台灣:美國「戰略模糊」趨清晰與「零成本」嚇阻北京?

這是拜登自去年一月上任以來,第四度公開表態願意協防台灣。
這是拜登自去年一月上任以來,第四度公開表態願意協防台灣。

拜登自去年一月上任以來四度公開表態願防衛台灣,並再一次在發言後由白宮官員出面表示政策無變。外界關注美國對台「戰略模糊」政策,有學者認為拜登是「零成本」嚇阻北京。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9月18日接受電視專訪時表示,若台海發生「前所未有的攻擊」(unprecedented attack),美軍將出兵協防台灣。華府官員在訪問播出後強調,美國對台政策不變。

美國白宮國安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20日進一步指出,拜登為人直率,當時只是回應假設性問題,以往也有過類似的回答,有關言論並非反映華府有任何政策改變。

他重申美國並未改變「一個中國」政策,持續反對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希望維持台海和平穩定,又指「當美國總統想宣佈政策改變時,他就會去做,但他還沒有做」。

美國印太政策協調員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在19日被問及拜登是否收回言論(walk back)時,他表示不認同,指拜登的意思很清晰(speak for themselves),並重申美國政策沒有改變。

美國是否改變「戰略模糊」政策?

外界關注美國是否改變對台「戰略模糊」政策,轉而趨向「戰略清晰」。「戰略模糊」即美國政府在台海問題上立場模糊,不表明會如何應對北京攻台;而「戰略清晰」,則是美國明確表示中國對台使用武力時的回應政策。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亞太研究國際博士課程的助理教授南樂(Lev Nachman)接受BBC中文訪問時指,一般人對「戰略模糊」略有誤解,該政策並不是指美國立場永遠模糊,而是指在某些情況下較可能保衛台灣、某些情況下較不可能。「拜登說的『前所未有的攻擊』相信是指無緣無故的攻擊(unprovoked attack),美國在這情況下保衛台灣並沒有牴觸一直以來的對台政策。」

南樂續稱,總統不能單方面改變美國對台政策,「2001年布什也說過會協防台灣,2016年特朗普甚至跟蔡英文通電話,但他們都沒有改變美國的政策」,目前沒有實質例子顯示「戰略模糊」有變。

這次是拜登四度公開表態防衛台灣最明確的一次,而且是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60分鐘》(60 Minutes)的預錄專訪中發表這番言論。他受訪時被問到「關於你對台灣的承諾,中國的習主席應該知道什麼?」,他回應指美中兩國認同簽署已久的文件,又強調美國有「一個中國」政策,而台灣可以自行判斷其獨立地位,「我們不是在鼓勵他們獨立,我們不是,那是他們自己的決定」。

主持人接著問美軍會否防衛台灣,拜登回答:「會,一旦發生前所未有的攻擊。」主持人追問:「所以講清楚一點,是跟烏克蘭不同,美軍,即是美國男男女女,會在中國入侵台灣時保衛?」拜登說:「是。」

南樂續形容,拜登的直率表態「令人擔憂」,會對美國的外交官造成困擾。「『戰略模糊』行之有效的重點在於,有建設性的政策,但要低調地做,拜登這樣強烈的措辭會製造混亂,每次都要白宮官員澄清。要麼他是外交天才,精心部署這個安排,要麼就是他不夠熟悉美國對台政策,我傾向相信是後者。」

吸取俄烏戰爭教訓

2022年9月20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美​​國白宮舉行的每日新聞發佈會上向媒體發表講話。
美國白宮國安顧問沙利文9月20日指出,拜登為人直率,當時只是回應假設性問題,以往也有過類似的回答,有關言論並非反映華府有任何政策改變。

不過,有學者認為有關做法是經過精密盤算的。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向BBC表示,拜登連續四次表態已成為持續一貫的模式,「現在美國國家利益的優先是處理中國,處理中國不懂台灣,是完全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拜登前三次說美國將保護台灣,分別是2021年8月、10月和今年5月。

葉耀元指出,從8月初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灣、上周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2022台灣政策法》,再到拜登的最新言論,都顯示美國對台政策朝向「戰略清晰」的方向去走,而且行政立法已取得共識。

他說:「很大程度是從俄烏戰爭學習,美國對烏克蘭戰略模糊,甚至是更明確的不給安全保障、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但無法阻止普京侵略烏克蘭。美國國務院會想,如果對台灣也是玩『戰略模糊』,中國會不會誤判情勢對台動武?美國核心原則很簡單,就是不想中國發動戰爭,過去表面上不去說明白是給中國一個台階下,可是這個台階套用在烏克蘭是沒有用的,會不會把這個台階套用在習近平也是沒有用的?這就是為什麼現在要淡出『戰略模糊』去嚇阻中國。」

「零成本」嚇阻中國?

https://twitter.com/US7thFleet/status/1572250486165721088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也認為「戰略模糊」已趨清晰,他對BBC中文指「拜登一次、兩次還可以說是『口誤』,但四次不可能是隨便講」。他解釋,美國要加強對中國的「嚇阻力」,而「嚇阻力」有兩部分,一個是客觀軍力,但需要時間和資源建軍;另一個是主觀用武的意願,「只要拜登講一下,中國就會覺得美國是有意願的」。

他認為這個總統表態、再由發言人收回言論的模式,未來很可能會持續。「既可以嚇阻中國,又不會跨越紅線、給北京一個借口和把柄去軍事升級,是『魚與熊掌兼得』的方法——台灣很開心,北京找不到話說,而美國沒有成本。」

宋文笛提到,台灣社會和政界本來對拜登政府及其所屬的民主黨有刻板印象,認為是「鴿派」、對中國軟弱,但佩洛西在北京巨大壓力下訪台,以至拜登多次公開表態,都讓很多台灣人大大改觀,「大家更有信心,美國政界對台灣的支持是跨黨派的」。

台灣外交部9月19日表示,「誠摯感謝」拜登再度重申「美國政府對台灣堅若磐石的安全承諾」,指拜登政府上任以來,展現了對台灣安全的高度重視與堅定支持。

習近平檢閲中國三軍儀仗隊資料照片
學者分析認為,拜登的表態增加了對北京的「嚇阻力」,客觀上會讓台灣更安全,主觀上卻難以判斷,因為一切都取決於中國領導人是否清楚武力攻台的代價(圖為習近平檢閲中國三軍儀仗隊資料照片)。

北京則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9日表示,要求美方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勿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訊號。她又警告,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和能力,「不要站在14億中國人民的對立面」。

學者葉耀元指出,中國外交部的回應沒有超脫慣常論調,顯示中國沒辦法回應美國的政策轉向。「甩鍋給『台獨』勢力,沒有回應美國的『戰略清晰』,他不能去做什麼,難道下一步要跟美國斷交嗎?還是要拉拔到戰爭的態勢?」

台海更安全還是更危險?

Taiwan air force exercise sept 22
Taiwan air force exercise sept 22

有報道稱,毛寧的回應在中國國內媒體被刪除,葉耀元認為是反映了北京的無力。「過去可以跟中國人民說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大業,要打就打,但如果所有民眾都知道如果打台灣就是跟美國直接挑起戰爭,那民眾的觀感就完全不一樣了,不管民族主義怎麼操作,中國人民也是不會忘記美國的軍力是什麼狀況吧,所以這是不能說的。」

他認為,拜登的表態增加了對北京的「嚇阻力」,客觀上會讓台灣更安全,主觀上卻難以判斷,因為一切都取決於中國領導人是否清楚武力攻台的代價。「我們知道『戰略清晰』,中國外交部也知道『戰略清晰』,但習近平知不知道?他過去很多作為都是基於錯誤的訊息,他會不會把這個代價納入進去,還是個問號。」

宋文笛則說,在拜登多次表態後,各方會期望他用實際行動來背書,美國為了維持在國際盟邦之間的信用及地位,不能口惠而實不至,相信未來美國與台灣會有更多武器及科技交流。

學者南樂則認為,拜登言論將增加台海的不穩定因素,令台灣更加危險。「過去一個多月以來,我們看到不穩定因素對台灣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