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時代 台灣的角色轉變

拜登自川普手中接下的美國是一個內憂外患的爛攤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理出頭緒繼而昂首向前的,而是裡裡外外都需要步步為營,恢復整裝後才能恢復元氣,逐步走上正軌的。因此,迄今拜登政府並未提出一個對中國大陸完整的政策綱要,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先前的「讓美中關係先冷靜下來再徐圖進展」之說,及白宮發言人所說的「戰略忍耐」等,說穿了就是一種急事緩辦,難事後辦的拖延戰術。

另外,拜登外交最重視的重振聯盟體系,即以打群架方式與對手較量,在其聯盟體系尚未整合回復至一定程度前,自也不宜貿然將其對中國大陸的政策全盤展現在世人面前。

北京對拜登政府目前的處境及難處當然了解,但也了解其與美國的麻煩不能越陷越深,有些立場也須儘早獲得拜登政府的澄清保證,以避免未來無法收拾的正面衝突。因此,北京採取了以逸待勞,但主動出擊的策略。先由外交部長王毅及美國各界較熟識的中國大陸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先後提出美中關係可以改善也必須改善的軟性喊話,接著由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透過視訊會議將北京對當前美陸關係的看法及解決之道,以明確的語言有系統地全盤托出,公諸於世。

楊潔篪的談話內容是中美未來關係發展的路徑圖,包括三大部分,一是恢復正常交往:包括美方停止騷擾中國留美學生、媒體、鎮壓中國公司等;二是妥善處理分歧:包括台灣問題、香港、新疆、西藏等干涉主權及領土完整行為;三是擴大互利合作:包括疫情、貿易、氣候變化、軍隊、毒品管制、網路安全等。雖然楊未說明孰先孰後,但確是一份很具體也很長的談判項目表,今後的進展會是檢視雙方關係發展的晴雨表。

民進黨政府所關切的當然是拜登政府對台灣的承諾是否有變。其實這種關切應是多餘的,因自1979年起,美國與台灣的關係最壞也從未至停止提供台灣防衛性武器、強迫台灣與大陸談判、廢除《台灣關係法》的地步。

但民進黨政府也必須認清,川普政府過去4年間接續派高層官員訪台、出售大量武器予台灣、國務卿乃至川普總統本人一再公開對台灣法律地位使用準承認性質用語的這些作法,將會隨川普政府的下台而消散。此從先前白宮發言人稱蔡英文為「台灣民選代表」,及國務院發言人公開承認拜登政府遵行「一中政策」等事可見其端倪。

換言之,在拜登政府時代,台灣最多只會是美國對中國大陸政策的防禦據點,而非川普時代的攻擊前線。這種變化,民進黨政府恐會覺得失落,但對台灣人民的福祉則絕對有利,應感慶幸。

(作者為退休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