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寄生蟲救人 陳瑩霖樂在其中

捉寄生蟲救人 陳瑩霖樂在其中

(中央社記者陳朝福高雄18日電)不走臨床醫務工作,高雄醫學大學第一屆醫學系畢業的名譽教授陳瑩霖,一頭栽進寄生蟲世界,鑽研寄生蟲長達50年,並有效防治寄生蟲。陳瑩霖說,「蟲」不後悔。面黃肌瘦、肚子鼓得大大,尤其是上廁所時,經常會出現排出一長條、一長條蛔蟲的驚悚畫面,這曾是許多四、五年級生的共同記憶。當年民眾不重視衛生,環境公共衛生品質落後,讓寄生蟲盛行;陳瑩霖分析原因指出,當時大都以糞便充當肥料,導致民眾經由食物吃到寄生蟲的蟲卵,當時約有70%至80%的民眾體內都有蛔蟲。由於民眾染上寄生蟲率高,讓民國48年間正在就讀高雄醫學院(高醫大前身)的陳瑩霖,立志投入研究寄生蟲的領域,並擺脫出身醫生世家壓力和旁人異樣眼光,跟隨恩師、前高醫大校長謝獻臣腳步,栽進寄生蟲世界,從事基礎學術研究,這一路走來就是50年。陳瑩霖回憶說,謝獻臣為了解寄生蟲在人體內的生命週期,還曾讓寄生蟲的幼蟲由手臂表皮鑽入,把自己的肚子當成實驗室,觀察寄生蟲在體內的存活、繁衍生命情況。他表示,恩師投身研究寄生蟲的精神,令人感佩,也感召他選擇不做臨床醫師而投入寄生蟲世界。面對家族中有9人擔任令人羨慕的醫生,陳瑩霖坦承,當年不當臨床醫師的壓力相當大,尤其是研究寄生蟲必須蒐集糞便,經常被家人和鄰居碎碎唸「好好的醫生不做,卻要去撿大便」。陳瑩霖對外界異樣的眼光不以為忤,還樂在其中,把這些有異味的檢體冰存在由美援支援的冰箱內,然後再視如珍寶,不畏臭味,在貼近顯微鏡下細數檢體內所含的蟲卵數量,也在其中找尋引發相關疾病的答案。陳瑩霖打趣說,他經常花費數小時的車程到鄉下蒐集糞便檢體,被當地人懷疑用心不良;經過一番波折後,將檢體提回辦公室時,同事聞到異味,就知道他有所收穫,帶著「寶貝」回來了。寄生蟲對人體的影響大,陳瑩霖指出,蛔蟲會吸食養分,妨害小朋友成長;目前增多的人畜共通寄生蟲情況,是經由寵物入侵到人體,容易引發內臟病變,因此,被稱為「內臟幼蟲爬行症」或「內臟幼蟲移行症」,移居到眼睛可能造成失明,移轉到肝臟可能會引發肝腫大。「捉蟲就是在救人」,陳瑩霖曾協助1名小朋友驅出數百條蛔蟲,也曾捉出1條5、6公尺長的絛蟲,讓旁人噁心、驚悚,他卻如獲至寶製作成標本及當教材。陳瑩霖也像一部寄生蟲活字典,對於蛔蟲、絛蟲、鉤蟲、中華肝吸蟲等寄生蟲的習性及危害,不必翻找資料即脫口而出,如數家珍。早年小朋友排出一長條、一長條蛔蟲的驚悚畫面,現已不復見了,這是陳瑩霖浸淫寄生蟲世界50年開花結果。問他有沒有後悔不當臨床醫生開業賺錢,他給外界的答覆,總是「蟲」不後悔。991018(中央社記者陳朝福攝 99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