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電動運具 SMAT促地方超前達標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昨日發布電動機車產業政策建言書,提出電動運具六大路徑,包括加速達標、在地施政、多元補助、挹注研發、健全環境及ESG好夥伴,鼓勵地方政府制定比國發會2040年市售比100%更提早達標的時程,共同推動台灣電動機車的發展。

SMAT協會理事長王健全指出,相當感謝國發會提出的《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在淨零排放這條路上,台灣才剛起步,需要政府與民間更多努力,因此建議政府可以推動2024年電動機車總數突破100萬輛,以及2030年電動機車的市售比提升至50%,以符合國際趨勢。

王健全指出,減少碳排是企業ESG工作的重要指標,無論是企業採購或補助員工購買電動機車,均有助於推動ESG,近期已成為許多大型企業的選擇,未來也可預見,愈來愈多企業採購電動運具,一起為台灣的淨零排放、永續發展努力,也有助於整體產業鏈超前部署。

SMAT提出的六大路徑,主要鼓勵地方政府制定比國發會2040年市售比100%更提早達標的時程;以在地需求作為施政依據,提升民眾對電動機車接受度;並制定多元補助方案,刺激汰舊換新及新購電動機車誘因。

政策面方面,SMAT鼓勵政府挹注科技資源,投入電動機車研發及周邊產業發展;政策協助偏遠地區廣設充換電站,健全電動機車友善使用環境;且政策獎勵企業選用電動運具作為其推動ESG之方案。

中央大學教授邱俊榮表示,台灣電動機車的新車市占目標是在2030年達到35%,還有20%的差距,是很大進步空間,蔡英文總統宣示淨零碳排目標後,大家已有很高的共識,希望能在接下來可以看到明確的政策指引,讓民間也有明確的前進方向。

邱俊榮提到,未來電動機車產業不僅要持續供應內需市場,也要進一步擴大外銷市場,在電動運具轉型的這波浪潮中,全球化市場重新洗牌,台灣的政府與產業界不只要一起努力,更要加快腳步,維持台灣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