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買記者干涉國際輿論 中國戕害第四權

「國際記者聯盟」在6月底發表報告,標題為「中國故事:重塑世界媒體」。 (圖:IFJ)
「國際記者聯盟」在6月底發表報告,標題為「中國故事:重塑世界媒體」。 (圖:IFJ)


中國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染指外國媒體,以達成其意識型態以及地緣政治的目的。中國透過各種方式加強對國際媒體及記者的影響力,藉此增加話語權,由他們來講述「中國的好故事」。這種做法已經危及新聞職業道德原則及標準,恐怕戕害第四權。#請聽以下專題報導#

全額招待參訪 達宣傳目的

中國近年來經常花錢招待外國媒體參訪。在這種費用全額由中國負擔的行程中,外國記者的採訪目標通常只會侷限在幼稚園、手工藝品市場、高科技公司、水壩等樣板場所。這些邀訪的目的就是歌頌國家主席習近平,告訴全世界「一些中國好故事」。

在過去,所謂中國好故事只會透過國營媒體用笨拙的方式來宣傳。但全球最大的記者權益組織「國際記者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 IFJ)最近公布的一項研究發現,北京正逐漸用外國記者擔任說故事者,讓他們在自己的媒體中以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中國的情況。

各種手段 加強對國際媒體影響力

「國際記者聯盟」在6月底發表報告,標題為「中國故事:重塑世界媒體」(The China Story: Reshaping the World's Media)。

該報告對亞太、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北美及中東6個區域的58個記者組織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中國過去10年的攻勢不斷升級,加強在全球媒體的存在及影響力。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在他們國家的媒體中有明顯的影響,三分之一的新聞機構也曾被中方單位詢問是否要合作。

根據調查,有半數的受訪記者表示,曾參加過中國的參訪活動,而他們回國後對中國所做的報導,大部份都是正面的。
在各國媒體對外國報導的經費都呈現縮水之際,中國招待外國記者的舉動,就格外顯示其意義。中國正在利用「軟資金」(soft funds),施加影響力。

鎖定開發中國家 美澳記者也受邀

調查發現,北京邀約的記者目標鎖定新聞自由遭壓制、政府效能低落的開發中國家,特別是那些參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舉例來說,中國曾舉辦「絲綢之路名人中國遊」(Silk Road Celebrity China Tours),在經過精心設計的旅遊中,邀請外國穆斯林記者參訪新疆再教育營。結果,這些記者後來發出的報導,大部份都忠實的反映了中國觀點,大力讚揚中國對打擊恐怖主義的成效。

報告也舉例,自從菲律賓的總統通訊辦公室與中國官媒簽署合作備忘錄後,菲律賓記者開始在中國受訓。1名菲律賓記者透露,他觀察到其他記者撰寫報導時,往往會融入新華社或其他中國官媒的觀點。

除了開發中國家,調查也發現,有120多位美國記者和28名澳洲記者也曾接受過中國的訪問邀請。其中一些澳洲財經記者在後來的報導,就重複中國當局的論點,宣稱如果澳洲不積極參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將會被遺落。

利誘奏效 對中國正面報導

一些較貧窮國家的記者工會和新聞機構拿到中國的好處,他們的需求經由一些中國實體得到滿足。例如小國幾內亞比索(Guinea-Bissau)的記者工會就曾獲得來自中國的電腦、錄音機的捐贈;肯亞廣播公司(Kenya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也在中國資金的協助下,建造了頂級的廣播設備。

中國以合作、共同投資、或贊助電視和廣播節目等方式,涉入外國媒體,在緬甸,甚至出現中國資金的報紙「胞波」(Pauk Phaw;兄弟同胞之意)。中國企業也以apps和瀏覽器來抓住數位觀眾。印度UC News瀏覽器,擁有5,000萬使用者,包含印度語等16種地方語言。儘管中印邊界最近爆發衝突,但卻很難在這裡找到關於邊界緊張的任何新聞。

建立國際話語權 說中國好故事

在俗稱武漢肺炎的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大流行期間,中國在許多國家透過提供假信息(disinformation)和錯誤信息(misinformation),傳播中國政府的論點,例如病毒來自西方、中國在防疫方面表現良好、中國向許多國家免費提供醫療防護用品等等。

報告指出,中國採取了複雜且系統性的戰略,試圖把自己植入全球新聞生態系統、建立國際話語權,進行「講中國好故事」的宣傳。中國透過收購外國媒體、大型電信企業來控制各國民眾獲取新聞和資訊的途徑,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事實上,中國並非唯一企圖影響國外記者的國家,包括美國、以色列等眾多國家同樣也致力於宣傳自身立場和全球觀點。只不過,中國的作法更積極、強硬,主動邀請這些記者參訪,在離開前要求各國記者簽署協議,警告不要寫批評中國的報導。而在參訪過程中,也有官員在旁監視。

「國際記者聯盟」指出,中國透過提供好處,包括贊助旅行、內容共享協議以及與中方機構合作等,來影響一些國家的媒體和記者。

報告指出,並非要求記者拒絕中國的邀請,而是提醒必須謹守新聞職業道德原則及標準,批評性地看待事務,並且釐清和明確了解中國邀請的背後用意。
#以上專題,由楊明娟編輯、播報,謝謝收聽#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