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與企業應為夥伴關係!期待學習型組織的行政系統

眼見疫情擴散,政府迅速推出新一波的振興補助方案,值得肯定。面對系統性風暴迎面而來,個別組織或毎人很難單打獨鬥、熬過危機,尤其弱勢群體更需要政府及時出手相助。

在對餐飲業加碼30億元後,這一輪的振興補助經費達345.6億元,預計將有89.9萬民眾受惠,平均每人可獲得3.84萬元的補助。   

去年政府推出個人優惠貸款補貼,希望能解小老百姓資金匱乏的燃眉之急,同時還要求銀行訂下放貸的KPI。於是乎,不少銀行員將信用不佳、卻真正有需求的申請者拒於門外,卻又迫於績效壓力,反而積極叩薪資轉帳戶來借錢;有些人便拿著送上門的超低利貸款轉手投入股市,賺了價差、省了利息,引發潛在的道德風險。 

話雖如此,此時此刻並不是討論要不要推出振興補助的恰當時機;重點在於,有了過去二年紓困、救濟、補助的經驗,政府能否從中學習到如何將資源做更有效的配置與運用;如果只是把錢發下去就算功德圓滿,那麼這次的錢用完了,下一次發錢是什麼時候?強化產業體質、提升經濟結構,才是花錢之餘,應該帶來的附加效益。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pexels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pexels


學習過去的經驗,別讓已知的風險釀成危機

回溯過去經驗,疫情初起時的口罩搶購,也是如此疫苗施打也有進步的空間。我們肯定過去如口罩國家隊的貢獻,更要學習過去的經驗,提前預判情勢、作好準備,別讓已知的風險釀成危機。 

組織的規模愈大,隨之而來的是本位主義和溝通成本的增加。1990年,彼得聖吉( Peter M. Senge)發表《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便是針對現代企業組織最欠缺的系統思考能力提出解方。

由於現代組織分工細密,單位切割零碎,成員之間互動疏離、溝通不良一旦不需要為自己的行動結果負責,成敗與我關,成員就不會去修正其行為,也就無法有效的學習。 

上面指的雖是企業組織,但身為巨型組織——行政官僚系統,更幾乎完全符合彼得聖吉所觀察到的現象。一旦碰到「天縱英明」的長官,下達明確但未必明智的指令時,中基層成員不需要為自己的行動結果負責,自然也不會想要以更有效率和效益的方法把事情做得更好。 

移工對台灣經濟、產業發展,甚至社福、家庭照護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已無須贅言。移工主管機關勞動部將移工分為產業移工與社福移工,申請資格與流程各有規定 

其中企業申請產業移工,也就是俗稱的外勞,必須符合工業局的審查要點該要點規定申請單位要有工廠登記等證明文件機器設備要求提出近一年納稅證明明細、新購置機器設備支付憑證;此外,還要有工廠生產流程及平面圖、公司主要產品名稱、圖片與用途等說明。 

僅為情境配圖。賴永祥攝影
僅為情境配圖。賴永祥攝影

台灣既然有移工的硬性需求,便應以最簡便有效的角度,讓有資格的企業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獲得移工的生產力。但前述的審查要點只站在主事機關「監管」的立場出發,並未思考要求事項的意義與必要性。 

比方,申請外勞須提供前一年納稅證明,還要有機器購置憑證行政機構本應建立橫向聯繫機制,由審查單位直接向稅捐機構索取納稅證明,不是更精確可靠嗎?不應動輒將政府的無效率轉嫁成為民眾的負擔 

再者,對機器等生產設備購置憑證的要求與產業輕資產、重研發的趨勢背道而馳,也搞不清「所有權」、「使用權」的精神企業裡看得到的實體資產,大到半導體的光刻機,小至筆記型電腦,不是貸款就是租賃,要求購置證明的意義何在? 

還有,產品會因市場需求改變而進行微調、換代,甚至淘汰,生產動線及廠區配置也會因應調整;既然如此,審查時要一定會改變的生產流程及平面圖做什麼用  

企業經營環境快速變異,領導人往往陷於朝令夕改的困擾之中,申請外勞的審查機構卻拿著歷史資料作為評估依據,難道主管機關的辦事員要教企業老闆如何經營事業嗎? 

以色列「限制理論」可協助聚焦問題

以色列學者提出「限制理論」(Theory of Constrains),指一個複雜的系統可能由一大群人或設備所組織,但是極少數的變數卻會限制或阻礙系統的有效運作;這裡所指的限制,可以理解為類似中國近年流行的所謂「短板」。

限制理論可協助聚焦於需要改善的問題,如:什麼要改變?為什麼要改變?要改變成什麼?如何造成改變?如何持續改變的過程? 

限制理論與學習型組織似可相互呼應,都是讓組織,尤其是大型組織變得更好、更有效率。

如果將疫情發展分為口罩防疫、疫苗注射及快篩解封等幾個物資需求階段,那麼防疫指揮中心的成績或許是高分、及格和補考。

疫情初爆發時,沒人知道怎麼回事,政府因應得宜,贏得第一回合但是這樣的優勢沒能延續至第二回合;縱使疫苗取得有現實上的難度,但是採購策略反覆,注射規劃也可以做得更好;尤其有不少民眾付出生命代價,執事者更要抱持同理心,別讓亡者白白犧牲了。 

當前進入解封前的備戰階段,快篩劑之亂重演口罩時期的慌亂無序,過去兩年多的經驗似乎未能去蕪存菁,九局下半的表現令人不忍卒睹。 

對照工業局外勞審查要點,政府最大的「短板」,在於高高在上、比民眾高明的心態。政策制定是一回事,落實執行是另一回事;有想法沒做法,甚至亂做一通,比放任不管還糟糕。 

政策要有目的性,執行法規要有必要性社會環境的多樣性、複雜化,已非單一腦袋應付得來公部門要放棄「作之君、作之師」的家父長思維,時時檢視、刪改沒有意義的作業準則將民眾、企業視為夥伴關係。

政府做不來的,民間可以補上來政府不擅長的,民間能做得更好學習型組織,就從行政系統開始吧!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文章:
疫情下的智慧城市
如何克服對解封的恐懼,避免落入贏家詛咒?
台積電大缺工!企業應甩開「根留台灣」迷思,走向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