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幕》協議美中都不滿意 劍拔弩張下的務實妥協

美國與中國15日將在白宮簽署雙方之間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其實彼此對這項協議都不滿意,美國未能讓中國根本改革經濟政策以協助美國企業,美國也仍維持對3700億元中國銷美產品課徵的關稅。

「華爾街日報」訪問北京和華府的決策官員和顧問,報導這項有限的協議是怎麼達成的,並顯示表面上劍拔弩張的美中關係難得一見的務實面。

去年夏天川普總統對美中激烈貿易對抗失去耐性,對他所謂中國沒有履行購買美國大豆和其他農產品的承諾更是憤怒,揚言對一半中國銷美產品提高關稅,對另一半課徵新關稅。中國否認曾做這種承諾,並停止購買美國農產品反擊。

美國企業執行長紛紛打電話向川普及其經濟顧問警告關稅戰爭的危險,面對香港暴亂和其他挑戰的中國也擔心貿易戰影響經濟發展,因此雙方決定懸崖勒馬。中國採取一些措施向美國示好,美國也在幕後討論如何妥協。

雙方談判代表開始探討分階段解決問題,首先鎖定川普重視的農產品採購和其他爭議較少的事務。談判在10月10日展開,可是到11月感恩節前後陷入僵局,令人擔心初現端倪的協議再度夭折,結束將近兩年的中美貿易戰的希望也隨之破滅。

為了尋求直通川普的管道,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與川普的女婿兼顧問庫許納連絡,抱怨美國降低關稅的幅度不夠大。庫許納強調問題必須趕快解決,否則川普12月15日就會對中國銷美產品課徵新的關稅。

面對他們認為喜怒變幻不定的川普,中國談判代表覺得庫許納的談話至少提供某種確定性。他們也看到機會,斷定新協議不會迫使他們對經濟政策做華府長久以來堅持的改變。

根據新協議,中國保證增加採購美國物資和服務,讓美國公司更容易進入中國銀行、保險和其他金融業務,以及結束關稅威脅,讓全球兩大經濟體有機會恢復關係。雙方也同意每半年舉行一次貿易和經濟會談。

美國希望剩餘加於中國進口貨品的關稅能迫使北京繼續談判,並同意改變經濟政策,否則華府可能用其他方式施壓,包括限制中國公司在美國市場股票上市的能力。

但是,中國官員認為簽訂第二階段協議對他們沒什麼好處,因為北京會被迫對經濟放鬆控制。川普最近也表示第二階段協議可能要到今年11月美國大選後才能達成。同時,中國政府繼續策畫鬆開中美經濟密切交纏之勢,並積極發展科技,以減少對美國產品的仰賴。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今年最高薪 前10全是醫療業 薪水最高的是這一科…
72歲鄭少秋老態盡顯 滿頭白髮扮吃貨
吃不起飯!24歲餓到剩22公斤…貴州女大生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