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兩岸危機應政治化解 而非軍備競賽

兩岸軍力失衡已是必然,兩岸問題要政治處理,而非軍備競賽。(本報資料照片)
兩岸軍力失衡已是必然,兩岸問題要政治處理,而非軍備競賽。(本報資料照片)

兩岸軍事情勢自去年起急轉直下,美國軍售給的又急又多,蔡政府又編特別預算量產各型飛彈,國防經費的大幅支出,的確給人台海上空戰雲密佈之感。

更讓人意外的是,國防部說明編列特別預算原委的說帖,引述的都是國際有關台海兵凶戰危的證詞,形同背書,雖不無爭取預算通過的策略運用,但證諸國防部月初送達立法院的「110年中共軍力報告書」,詳述共軍多方面的威脅能力,並能全般掌握我軍事動態及完善戰場經營,直白告知兩岸軍事對峙的真實現況,說明國防部已做最壞打算的心理準備。

馬政府時代,兩岸關係和緩,每年國防預算規模控制在110億美元上下;蔡政府上任後,雖逐年加碼,但亦僅120億美元。外界本來評估美國川普政府給的逾200億美元軍售,會排擠到國防自主預算,在外購與自製兩難下,蔡政府當有所取捨,未料最後使出撒手鐧,用特別預算解決國防經費框架的限制。

若無意外,執政黨在立法院居多數,這筆上限2400億元的特別預算一定通過。蔡政府任內已編2個特別預算,金額合計近5000億元。即便是九六年台海飛彈危機,軍方亦僅編百億元的緊急戰備款,如今快速軍費擴張,是過去這麼多年所未見。

國安局前局長蔡得勝曾在立法院公開表示,中共軍力的成長與兩岸軍力的失衡,已是必然,所以兩岸要政治處理,從軍事上已不可能,所謂政治處理並不一定是指統一,而是要往好的方向發展。蔡政府現全力備戰止戰,問題是,執政黨做了多少政治上的努力維持台海和平,恐怕還有努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