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兩岸對峙 農產出口破網永遠補不完

國營事業被迫認購釋迦,甚至傳出將行銷成績納入考核,這種慷國民之慨的政策,蔡政府該做的是化解兩岸政治對峙,否則破網永遠補不完。圖為台東鳳梨釋迦。(本報資料照片)
國營事業被迫認購釋迦,甚至傳出將行銷成績納入考核,這種慷國民之慨的政策,蔡政府該做的是化解兩岸政治對峙,否則破網永遠補不完。圖為台東鳳梨釋迦。(本報資料照片)

國營事業被迫認購釋迦,甚至傳出將行銷成績納入考核,這種慷國民之慨的政策,縱能暫緩生產過剩壓力,但比起咒罵踢爆者是共匪,蔡政府該做的是化解兩岸政治對峙,尋求正本清源之道;否則,賣完釋迦還有鳳梨、蓮霧,10個鍋9個蓋,破網永遠補不完。

大陸去年禁止輸入台灣鳳梨、蓮霧、釋迦。每回出事,農委會千篇一律控訴對岸未提科學證明,再煞有其事向WTO提告,想當然爾就是只有出口轉內銷的份。

但隔海告洋狀,終究暫停不了瓜熟蒂落的時刻到來。以蓮霧來說,近年台灣產量約有1/10會輸往對岸,占出口量9成;若再以釋迦來看,近年台灣約1/4產量輸往對岸,高額數字,更佔出口總量9成以上。

一批又一批賣不掉的農民心血,難免轉化為民怨。為不讓執政遭遇亂流,蔡政府總以愛國心為號召,要百姓一再掏錢幫政府擦屁股,如今更把國營事業當成壓力鍋出口,挖東牆、補西牆,只為營造「沒有中國、釋迦照賣」的假象。

問題是,面對因政治因素引起的商業與內政壓力,政府豈能老是雙手一攤,指望國人為政府的無能埋單?更甚者,當國營事業基層上網抱怨,還被指為共匪,此刻的蔡政府,根本像極了專門情緒勒索的土匪。

回過頭來說,當兩岸公權力溝通順暢,面對水果被驗出有害生物,陸方除暫停進口,相信會有更多能降低市場衝擊的手段。反之,當兩岸斷線,作為買方的大陸,既然具備檢疫標準詮釋權,我方實難理直氣壯指責對岸小題大作。

所以,「兩岸關係」終究是重啟經貿大門的關鍵鑰匙,這簡單邏輯,蔡政府不會不曉得。但早知如此,又何必當初?或許,對政府來說,在「親美抗中」大戰略下,早已將農民權益視為可割可棄的代價,只是不願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