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政治不該成破口 兩岸疫苗捐助 紅會或可先行

部立桃醫疫情十萬火急,兩岸疫苗捐助問題也再度被推上風口浪尖,只是民進黨政府迄今觀望再三,大陸疫苗輸台始終難有進展。兩岸關係不佳,台灣不願向北京「求援」或可理解,但人命關天,政治不該成為「防疫」破口,官方溝通難行之際,其實也可考慮由兩岸紅十字會「代打」,商談陸製疫苗輸台事宜,更重要的是還可累積互信,作為疫後兩岸關係「重開機」的善意資本。

兩岸疫苗認證、能否引進陸製疫苗等議題,過去1年來就一直是兩岸各界熱議話題,雖然在疫苗研發與購買進度兩岸互有進展,但始終處於「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的窘境。

不諱言,之前台灣疫情控制得當,引進陸製疫苗似乎沒有絕對迫切性,而蔡政府也經常使用「陸製疫苗效力存疑」等說詞來迴避外界質疑聲浪;但桃醫疫情持續延燒,點燃了民眾對台灣購買疫苗存量足夠與否的關切之餘,也讓是否要引進陸製疫苗解燃眉之急的問題再無閃躲空間。

對比大陸疫苗預定輸出17國,約5億劑的龐大數量,國藥與科興2大藥廠更喊出今年中要達到10億劑的產量,台灣官方「無動於衷」的態度,很難不讓人聯想與兩岸關係不佳有關。大陸此刻可能有意願疫苗輸台,但兩岸氛圍低迷也是不爭事實,蔡政府「難以啟齒」一定程度上也情有可原。

有句話說得好,「路是人走出來的」,既然兩岸官方洽談引進疫苗現階段有一定難度,何不嘗試拐個彎,藉由兩岸紅十字會搭橋溝通,出面來協商此事,此舉既迴避兩岸政治上的難處,又可務實地解決台灣民眾需要疫苗孔急的處境。

兩岸紅十字會協商兩岸民間事務並非新鮮事,早有前例可循。早在1990年9月,在兩岸官方尚未建立正式溝通管道,為解決大陸偷渡客遣返問題,兩岸紅十字會就曾銜命簽署《金門協議》,也意外開啟兩岸分治後的破冰復談契機。

當時負責簽署協議的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陳長文,曾用「這是人道超越政治藩籬的價值體現」來為《金門協議》下註腳。而這句話或許也適合用來鼓勵兩岸官方再次發揮智慧,思考由兩岸紅十字會代為出面商談陸製疫苗輸台事宜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