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交之後,留學生全被中國「打包帶走」?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作者/獨立評論

文/翁士博

每次斷交之後,我們怎麼對待這個國家的留學生?

近幾年台灣遇到斷交的時候,政府就凍結一切與該國有關的預算支出,對於留學生,如果是自費生,要不要自食其力繼續念書就看他自己;如果是獎學金生,則立即終止補助,最多付一張回程機票。今年5月初多明尼加斷交,他們一些留學生甚至念不完這個學期就被送回去。

事隔不到一個月,又碰上布吉納法索斷交。布國的留學生大多是獲得獎學金才能夠來台灣唸書的,個個人心惶惶,因為他們知道知道一旦沒了獎學金,他們不僅無力負擔學費,生活也會遇到困難。學校請他們等等,看教育部或其他單位會不會破例繼續資助他們完成學業。

布吉納法索駐台大使館甚至召集了所有布國在台留學生,統計他們的人數、學校和科系,調查他們的學業狀況、需要的學費、生活費等支出。他們在大使館裡很激動,好不容易才獲得獎學金,正在改變人生的路上,現在眼看都將成空。無奈當時布國大使館也即將撤館,外派人員允諾返國之後,會向當地政府請求,幫助這些遠赴台灣念書的學生。

他們抱著一線希望,但很快就落空,布國政府一如往常,對各式請求沒有回應;台灣這邊倒是很果決地宣布:獎學金將終止。好在這個學期的學費已經付清,剛好唸完這個學年。宿舍及生活費支付到6月底,7月份起將無任何補助,但提供一張回程機票,831日以前必須使用,逾期視同放棄。

我可想而知他們的失落,因為我看著他們一路走來。

▎一路辛苦出國讀書,而斷交之後……

同為邦交國的留學生,布國學生比起其他國家學生更難獲得獎學金。一來,許多申請流程都是線上作業,在時常停電和斷網的國家,要穩定地連線傳送資料,辛苦很難描繪;二來,留學台灣需要英文托福檢定成績,這裡卻是法語系國家,學英文的資源很稀少,以前連要考個托福都得坐車24個小時到鄰國迦納的首都去考;三來,當地的教育單位很鬆散,只是申請一份在學成績單,都可以拖上兩個月……就這樣,他們在截止日期之前,費了多少精力和金錢,才能湊齊所有所需的文件。

但因為非洲邦交國數目遠少於中南美洲和亞太地區,所以分配的錄取名額也少。非洲留學生來台人數一向都維持在1,000出頭,其中最多的是史瓦帝尼200300多人,布吉納法索次之,大約160多位,比起其他大洲的國家來說少了許多。他們通過筆試口試種種關卡,時常都是備取資格,要能真的成行,不知道是多少因素的配合。來到台灣,很多學校還要求先上一年的華語課程,直到第二年才真正開始念學位。現在學業戛然而止,學位沒拿到,學校也沒有同等學位證明書,只有修課的成績單,拿這個返國對找工作或升遷根本沒有幫助,如果去別國深造,也不知道有沒有學校會承認學分。

他們就這樣抱著失望,面對6月份的期末考。因為沒有錢負擔7月份住宿,所以決定考完期末考就返國,不等成績單了。

7月初,正當我想要問候他們是否平安回到家的時候,我看到一張照片:那是76日拍攝,在一個現代化機場的入境大廳,一張接機的大合照,主角是一群2030位膚色黝黑、身材壯碩的非洲年輕人,前排拉著一面布國國旗,後排舉著長布條寫著「熱烈歡迎布基納法索學生」。這場景好熟悉。以前我們去桃園機場接布國留學生和實習生的時候,看了很多次他們剛到台灣時興奮的表情,只不過這次地點換作北京機場,接機的人是北京工業大學來的,布條上寫的是簡體字。

這只是第一批抵達的,一共有三梯次。我很驚訝。

▎與一個國家斷交,我們失去了什麼?

原來,中國大陸在宣布與布國建交的時候,簽訂的協議書裡頭,就包含了接收布國赴台的獎學金生,而且是整批「打包帶走」,全部接收到中國,再另作分發,安排學校和科系,如果不合意還可以申請轉校或轉系,並提供全額獎學金,條件甚至比之前台灣給的還要好。這些原本台灣不要、布國不理的留學生,就這樣被整批運走了。

一張機票,就把我們訓練、投資這麼久的非洲未來菁英人士給搶走了。我驚覺與布國斷交並非只是過去的新聞,我們可能正在輸掉改變未來的契機。

在識字率人口大約2成的布國,這些20-35歲之間的年輕人,能夠通過考驗來台深造,代表他們已經是該國2千萬人口之中的佼佼者,成功從當地鬆散的教育體制中掙出頭。一般人在若有似無的小學、放牛吃草的中學、毫無競爭力的大學期間,隨時都會因為不可抗力的因素而中輟,能念完高等教育的人稱得上是TOP 1%的優秀青年。要獲得台灣獎學金,更要與其他國家競爭,名列前茅才有機會。

非洲學生來台灣,大多是就讀醫療、資訊、語文科系,他們畢業後的出路都相當好,許多人歸國後進入公家單位,或是進入當地的非政府組織,參與國際事務。這些人在台灣念書時的成績表現,可能不是特別出色,但是一旦學成歸國,帶著台灣所學的新科技和技術,程度一定是領先其他同輩十幾二十年的,未來極有可能成為國家的領導階層,帶領非洲改造和發展。他們這一代當家作主的那一天,就是非洲經濟起飛的時候。我們提供獎學金給這些學生,不僅僅是鞏固當下的邦交而已,更是為了參與非洲未來的發展,期望有朝一日他們強大起來的時候,會惦記著台灣的栽培,回饋給台灣。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更不應該斷了獎助學金,輕易讓他們走,甚至繼續吸引更多布國學生來台就讀。在外交艱困時期,我們更需要留住他們,兩國政府斷交並非他們的錯,如果台灣以德報怨,繼續對留學生釋出善意,即種下了一個種子,讓他們完成學業再歸國,他們必定會感念在心。等到他們當家掌權了,難道不會回報,對台灣作出貢獻嗎?

即便不要指望中長程的將來,投資一個留學生在短期之間對台灣也會有明顯效益,就是他們對台灣的認同。從日用品、科技到文化,他們在自己的家鄉都是台灣品牌的推廣大使,原本當地充斥著廉價手工具、手機、摩托車,這些留台的學生都堅持要用台灣的產品,每次都幫親朋好友從台灣帶回一整個皮箱的電腦和平板。台灣若要深耕非洲,當地人的認同感將是重要的一步。

▎援外與外交的分工

這次留學生被打包帶走的事件,呈現了台灣一直以來都是外交導向的決策,所有援助計畫、合作發展案,都建立在短視的邦交前提之下。跟我們維持邦交,我們才給你援助,如果你敢斷交,那我們就停止所有計畫。

很多人可能認這樣的立場沒有錯,斷交時,對外為了維護國家尊嚴,對內基於政治止血等理由,一定都會立即終止所有援助,凍結支出。但這可能是非理性、不符合投資理論、缺乏長期願景的決策。

以結果論,這樣的策略到目前為止,對於維持邦交國的數量並沒有幫助,在可預見的未來,對於增加友邦數量也不會有幫助。不僅一報還一報、顯不出台灣包山包海的雍容氣度,而且不論計畫屬性,直接停止所有計畫,只會讓對方人民失望、政府失去內疚感,中國撿現成的便宜,台灣成為最大的輸家。因為之前投入的金錢、資源,全部付諸流水,肥水落入外人田,連一點希望都沒留下。

尤其教育類型的援外計畫,更應該用超脫政治的思維。教育是中長期的投資,栽培的對象是年經人,有改變未來的機會。這也是為什麼這次大陸立刻決定無條件接收所有布國留學生的原因,無須再篩選,直接給予最好的待遇。因為他們知道,這些經歷過無數挑戰、成功出國念書的學生,是未來的潛力股,絕對值得投資。他們搶著要,我們竟然不要,而且如此輕易地拱手讓人!

外交和援外計畫是兩碼事,不應混為一談。外交屬於政治範疇,當兩國斷交,影響的層面控制在政治領域就好,撤回大使館、發表聲明等。如果擴散到其他領域,所有合作計畫、人道援助也都放棄,並非明智的損害控制。這也是為什麼其他國家在非洲執行援助計畫時,都是透過非政府組織或基金會,與政府官方角色作出區隔,較不受政治影響,完全以專業人士操刀,以計畫成效為導向。不管台灣想要走彈性、活路、務實外交,或是想創造良好的國際形象、參與世界的發展,都應該具備這樣的思維。

【更多獨立評論文章】如果我是觀光客,花蓮好玩嗎?

※本文由獨立評論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斷交之後,留學生全被中國「打包帶走」?
看到蔣月惠 才知道權貴長這樣
關於跳槽,你該思考的五個層面
他是績效最好的員工,帶的團隊成績卻一般般
想出頭,千萬別一直跟「比自己差」的人為伍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有話想說?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