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寶寶需要等待長大!許瓊心醫師教你「矯正年齡」這樣算

每 10 個胎兒,就可能有一個是早產兒。好不容易把寶寶生出來,在保溫箱裡度過幾個月,以為日子可以跟其他人一樣,但卻發現孩子的發展比別人慢,讓爸媽流淚、不捨,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早產兒基金會董事許瓊心醫師說,其實早產兒的年齡計算方式跟一般的寶寶不一樣,爸媽不要急,等等孩子,他們會跟上來的。

早產兒其實離你很近

台灣每年大約有 2 萬名早產兒,隨著高齡產婦增加、環境荷爾蒙的影響,早產兒比例可以說「只會多、不會少」;許瓊心說,「每個人都在拚經濟,結果拚到最後,都不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超過37、38歲生小孩,就是早產兒的高危險群,臨床上也看到早產、或是高風險的寶寶越來越多。」

「我是護理師,在加護病房看過幾百個早產兒,我以為我已經跟早產兒很近了,但沒想到它會在我身上。」說到這裡,小花忍不住哽咽,她是新生兒加護病房的護理師,而且已經有8年的經驗,但是成為家長,跟客觀的旁觀者,還是不同。

而早產兒因為少了一段在媽媽肚子裡的日子,所以比較容易有情緒問題,或是過敏,發展也更容易遲緩。許瓊心說,很多爸媽會覺得早產兒「根本不會發生在我身上」,或是覺得「都已經滿36週了,不算早產」,還有爸媽看到寶寶生出來感覺還滿健康的啊,就認為「根本沒事嘛!」但其實這些寶寶可能食慾比較差、比較敏感,而且發展遲緩的部分要等到比較後期才看得出來。

孕期 34 週 + 1 天~ 36 週 + 6 天:晚期早產,需持續追蹤。

26 週以下/出生體重 1500 公克:通常需住保溫箱,在醫院觀察。有發展遲緩的比例達到 1/3。

24週以下:通常需住保溫箱,在醫院觀察。有發展遲緩的比例達到 1/2。

早產兒要「矯正年齡」

而照顧早產寶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心態擺正」,除了不要拿早產兒跟別的嬰兒比較之外,也要懂得矯正年齡。許瓊心說,「比如一個寶寶的預產期如果是 12/5,但他在 9/5 出生,他的滿月就不是 10/5,而是明年的 1/5,6 個月大要學會翻身的時候,是 6/5,不是我們認為的 3/5。」

許瓊心說,我們要把早產寶寶在肚子裡該有的年齡給「加回去」,讓他按照自己的步調慢慢成長,也只有矯正了年齡,才不會因為寶寶表現不如預期,覺得很挫折,也才能真正看出寶寶應該有的發展。

不過即使是 1500 公克以下的早產寶寶,通常在追蹤到 3 歲之後,他就可以用出生那刻的年齡當作年齡了。「再來,爸媽跟寶寶陪讀、陪玩、按摩、做健康操,還有好好的擁抱,都可以刺激寶寶的腦神經發展,很多人以為嬰兒躺在那裡聽不懂你說的話,不,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就能接收訊息了。」許瓊心說。

而早產寶寶通常會被認為有情緒不穩的狀況,但只是因為放在保溫箱裡,缺少很多跟爸媽接觸的時間。許瓊心也提醒,所以回家之後,一定要好好抱抱、觸摸、講話,以後的情緒才會比較穩定,也比較不會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有一個出生只有 800 公克的孩子,因為有早療,養到現在,英文、法文學得比我還好,而且最近還去了台中歌劇院唱歌!因為有爸媽的關注、教導,所以早產對他並不是問題。」許瓊心說。

早產兒基金會董事彭純芝醫師則說,《早產兒居家照顧手冊》裡面包含出院後的生活照顧、早期療癒的居家做法等,她說,「早產兒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有細心的灌溉,就可以綻放。」

文/盧映慈 圖/蘇鈺婷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到底喝多少才夠?好不容易餵完下一秒就吐出來!新手爸媽常見餵奶困擾這樣解
寶寶哭不停該怎麼辦?適用0~3個月新生兒的哭鬧安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