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 讓兩岸人民握手交流

當前兩岸關係不佳,原因很多,但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交流斷絕。這其實也是前總統馬英九本次「祭祖之旅」會帶著許多年輕學生一起出訪的初衷——不只是政治破冰,更是要讓兩岸青年的交流破冰。

沒有陸客,陸生近乎清零,而幾年前極為熱烈的學術、社會、文化交流活動,也在疫情與「拔管」的寒蟬效應後,大幅減少。當兩邊的人見不到對岸活生生的「人」,就只能聽到政治人物的喊話、名嘴「中國高鐵沒靠背」的鬼扯,看到小粉紅、五毛、綠共的狂言謾罵。

現在台灣各大學的在校生恐怕都沒有體驗過「從前」各班各系都有陸生,相互交往聊天的感受;也不太記得陸客在各觀光景點遊覽的盛況。也就是說,年輕人只在「反送中」聲嘶力竭地抗中保台,卻沒有親自與來自大陸的「人」講話、吃飯、做朋友。在網路世界談兩岸的,則因為網路「負面突出」的特性而盡是看到、聽到負面言論。這樣,新一代兩岸青年的敵意當然愈來愈強。這也會造成兩岸的關係愈來愈難修復。

在那每年數百萬人次陸客來台的時代,本性善良的台灣人,不論自己政治立場如何,在招待或經過這些觀光客時,展現的就是友善的一面。「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這句話曾成一時美談。

在學術交流上,陸生來台本身就是雙方美好的經歷。台灣師生熱心照拂這群學生,陸生用認真的學習態度及直率的回饋讓我們感到極度暖心。我在「國家組織法」這門課教授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政府組織,結果最高分的是一名大陸來的短期研修生。在回大陸之前,她寫了一封信加上一幅畫。信中說政治大學的美麗是她難以忘懷的,那幅畫則是政大的校景素描。在這個大學教書十多年的我,從沒覺得校園風光明媚。這類例子,不計其數。

兩岸的各種師生交流活動也奠立了友善互信的民間基礎。我們與大陸許多知名學府的教授可以在憲法、行政法領域坦率交換對於「對方」的觀感;我們的學生與大陸的學生在研討會上對話,見識一下彼此的程度與風格。在這樣的交流下,參與的人一方面知道雙方的差異,但更相信我們是朋友,是夥伴,而不是敵人。

坦白說,獨派與台派怕的就是這種「兩岸人民友善」的氣氛。他們擔心台灣人因為與大陸交流密切,漸漸降低「對抗意志」。所以總是以極端的話語醜化對岸人民,把一切交流打成對岸的認知作戰,不惜鬧事,也要激怒對岸、煽動敵意,使交流愈少愈好。中共政府限制陸客陸生來台,其實正中這些人的下懷。

從2014年太陽花事件,以至 2016年因民進黨政府拒不接受「九二共識」後,陸客陸生大幅減少。而疫情更造成兩岸隔絕,交流中斷。當兩岸的「人」沒有機會面對面相互交往,兩岸一家親、同胞血濃於水等話語,很容易流於空話,從未見面,永不接觸的人,怎麼成為「家人」呢?

有鑑於此,馬英九在大陸每每提及交流的重要性,也一直對大陸的官員呼籲回復陸生來台。而我也看到隨行台灣的年輕學子對大陸種種現象產生了高度興趣。他們與台辦人員的談話經驗,與大陸學生交換微信後的聯繫,就是「認識」的開始。而台灣青年在交流場合,也讓大陸朋友們看到沒有政治口號的自然發言,以及不受教條框架的自信態度。

門打開了,疫情也已經結束了。兩岸的政府如果真心想要和平,想要互利,想要同胞相親相愛,就請放下刁難與計較的政治計算,讓人民自己去握手交流。春暖花開,為時不遠。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