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語言授課 政治醜表態

(本報資料照片)
(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師範大學祭出「本土語言授課獎勵」方案,自2月開始,「只要課堂中以台語、客語、原住民族語、馬祖語、台灣手語等本土語言授課」,就可加發50%鐘點費,新開課程還可獲2萬元教材補助;隔天,台灣大學及時跟進更提出「國家語言授課補助要點」,加碼可酌減學分及獎金的鼓勵。

這是一個非常荒謬的決策,以「本土語言」、「國家語言」授課的名義,拉上客語、原住民族語、馬祖語、台灣手語作陪襯,暗中偷渡獨尊「閩南語」(台語)的事實,企圖以漸進的方式「去中化」,用心極其狡惡,完全罔顧大學獨立自主的精神,更剝奪了不諳「台語」的學生的「受教權」。如果貿然實施,最終的結果,就是圖利了若干向來一直操弄語言政策的一些教授,滿足了一些意識形態掛帥的師生。

眾所周知,大學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在研習專業的知識,以培養國家未來的人才,所開設的課程中,縱然可能會由於專業的需要,而必須摻揉相關語言的情形,但總以能為多數學生順利接受專業知識為最主要的授課原則,其間夾雜著英語、日語、德語、本土語,乃至手語,教師都可以因人而設,自由運用,不必刻意選用單一的語言。否則,來自四面八方不同語言環境的學生,必然會由於受到語言的限制而喪失了學習的機會。

台師大和台大是學術界的龍頭,以大學獨立自主的精神,理當自由開放,讓教師與學生自行協調,務必要以專業知識能順利傳承與否作考量,豈可獨厚於一種,形同圖利於某些特定教師?這是個充滿政治意味的政策,因為如果真的實施,試問能以客語、原住民族語、馬祖語、台灣手語授課的教師有多少?而這些少數族群的學生,又如何可能達到開課的人數低標?到最後,這些用作陪襯、掩護的語言,必然全數難以開成,而「閩南語」則一枝獨秀,成為一霸。

我們絕不否認本土語言的重要性,也極為肯定精熟本土語言將可增進對本土文化的了解,但本土語言的學習,從小學到高中階段,都已在如火如荼的學習之中,進入大學之後,許多專業的術語、觀念、知識,豈是僅僅憑藉浮面的本土語言就能傳遞的?

據報導,很多受訪學生皆一面倒偏向肯定這個政策,而細察其受訪者,幾乎全是以「台文系」學生為主,即此可見這一政策項莊舞劍的用心,就是在迎合此一批人,乃至於執政黨的意識形態。台大的「國家語言」補助,更為可笑,難道「普通話」(國語)不是國家法定語言?焉可以獎金、減學分對「閩南語」作額外的補貼?這顯然就是「語言歧視」、「族群歧視」了。

在全體受教學生都能傳承到專業知識的前提下,我們不會反對教師尤其是開設有關本土文化課程的教師,在授課時使用本土語言,此正如開設外國語言課程的教師,也理當加強這方面的訓練一樣,但是,卻堅決反對以變相加薪的方式,圖利某種特殊語言的教師,更不免會憂心這樣的政策,將會損傷到學生的受教權益。如果真要提倡本土語言,自可由教師開設新的課程,而萬萬不能青紅皂白不分,以政治凌駕專業,反而斲喪了人才的培育及大學獨立自主的尊嚴。

堂堂黌宮,理當獨立自主,讓學術歸學術,政治歸政治,以獎勵之名,作附庸之舉,行諂媚之實,墮落至此,足為可悲!(作者為退休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