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語言改必修 教團憂排擠彈性課程

【錢薇如范修語 台北】

根據國家語言發展法規定,111學年度開始,國民基本教育,各階段的國家語言將列為部定課程,對此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今天表示,國家語言種類繁多,還包括手語,該如何兼顧課程安排相當重要,更有立委以及語文團體代表表示,111年新課綱實施之後,勢必會排擠到其它的彈性課程。

小學生跟著老師唸客語,學習本土語言,從111學年開始,本土語言納中小學必修,教育部先前在課審會審議大會,決議本土語言課程,在7、8年級列為必修,9年級則列為選修的彈性課程,語文團體代表以及立委批評,這樣還是會排擠原先規畫的,像是素養或社團等彈性課程。

中華語文促進協會祕書長 段心儀:「單是統整性主題的素養課程、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它就已經不是兩節課包含在內,何況對很學校來講,它可能開課,各科搶時數的情況之下,它只剩下3節彈性課程,這是非常可能的。」

國民黨立委 謝衣鳳:「 訂在部訂的課程裡面,就會排擠到他們,要學習未來生涯規畫的,這些彈性課程,那其實我們各個學校在安排,偏鄉在安排這些彈性的時候,這是已經非常的困難,因為面臨到的就是,它的選修,沒有辦法像都市的學校這麼多。」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針對國家語言定義為台灣各固有族群,使用的自然語言和台灣手語,這樣的定義被質疑包山包海不夠明確,可能會造成大混亂。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內政法制組副召集人 何展旭:「會包山包海,會造成另外一個現象就是掛一漏萬,還有所謂的其它外省族群所使用的一些語言,包括最常最常用的廣東話算不算是,上海話算不算是,寧波話算不算是,那如果照這個法的規定的話,這些都必須納入國家教育的科目,我們有這麼多師資可以負荷嗎?」

許多教育團體多次提出師資不足的問題,尤其在偏鄉學校更是明顯,而相關的課程教材編列,根本沒有統一也令人擔憂,教育部則表示會持續與文化部,原民會及客委員會合作,並盤點、規畫各語言別配套,滿足學生學習國家語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