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專欄-美中台新局 台灣勿將轉機變危機

在驚濤駭浪中,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掌握選舉人票終於超過當選門檻,篤定成為美國第四十六任總統。這對美中台關係固然是新局的開始,但台灣若不能把握契機,就可能使轉機變成危機。

美國大選於本月三日結束,但開票結果詭譎多變,雙方時而領先,時而落後,特別是搖擺州部分,開票初期川普一路看好,最後卻多半翻盤,拜登在原本大幅落後的喬治亞與賓夕法尼亞州逆轉,確定掌握選舉人票已經超過270票後,聲稱將贏得大選。儘管川普仍然負隅頑抗,拒絕認輸,並揚言會在好幾個州提出訴訟,但除了身邊親信力挺「戰到底」之外,多半共和黨要員都對川普以選舉作票、舞弊為由指控選舉無效,不以為然;主流媒體更一面倒支持拜登當選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可以斷言,無論川普再怎麼四處興訟,都改變不了敗選的命運。

外界普遍認為,拜登上任後,短期內不會改變「遏制中國發展」的政策,也不會轉變美中對抗的格局,但在作法上將會調整,政策作為的可預測性和穩定性都會遠遠超過川普。從這個角度想,拜登當選對兩岸自然都是新局的開始,特別是一直堅持「聯美抗中」路線、強烈支持川普的民進黨政府,更是難以逃避的挑戰。

蔡英文與川普於2016年先後當選,四年來台美關係似乎有長足進展。軍事方面,川普任內,美國對台十次軍售,總金額超過一百八十億美元,平均每年四十五億美元,創下歷任總統最高紀錄;美軍近年來軍艦軍機巡弋台海空域的次數,也遠遠超過往年。政治方面,美國國會通過「台灣旅行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台北法案」、「台灣保證法」及「防止台灣遭侵略法」等多項友台法案及決議;美國政府也派部長層級的官員訪台,雙方關係看似大有突破。經濟方面,以往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平均約六十至八十億美元之間,但中美貿易戰開打後,台灣對美國順差大幅增加,2019年順差達一一四億美元,今年一至七月為八七.九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1%;顯示疫情不只沒有影響台灣經貿,反而更加深化台美合作,使台灣獲利。

然而,冷靜思考,美國力挺台灣的動作越多,入侵台灣防空識別區、飛越海峽的共軍飛機越來越頻繁,規模越來越龐大。據國防部十月初統計,今年總共有一七一0架次共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其中突破海峽中線四十九架次,創下1990年以來最高紀錄,另有一0二九艘次共軍船艦繞台,也是歷年罕見。這表示鉅額的軍購和美國機艦的「護航」,並不能保證台灣的安全,反而加劇了台海局勢的緊張。

同樣的,不管美國再怎麼大力聲援、支持台灣,蔡英文任內與台灣斷交的國家已有七個;世界衛生組織、世界民航組織、國際刑警組織等,台灣也始終不得其門而入,這證明美台之間的關係再好,美國來訪官員的層級再高,對於提高台灣的國際地位,其實都沒有太多的實質作用。

再就經貿來看,民進黨主動宣布開放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豬進口,原本是想換取經貿關係的突破,然而幾個月下來,非但台美自由貿易協定(FTA)和雙邊貿易協定(BTA)毫無動靜,就是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也依舊停開。凡此種種,在在證明民進黨政府津津樂道的「史上最好的台美關係」,其實台灣並沒有得到什麼實惠,甚至還被美國佔了不少便宜。

如今,川普即將下台,美中台之間的關係勢必會有變化,民進黨政府與其把重點放在儘速向拜登輸誠,「繼續在正確軌道上推進台美關係」,不如冷靜思考,在台美關係和兩岸關係之間,如何找到平衡點?更要認真評估,持續「聯美抗中」路線的後果與風險,想清楚兩岸究竟是家人?友人?還是敵人?

毫無疑問,不管中美關係如何演變,和平的兩岸都比對抗的兩岸要好!從經貿角度看,大陸對台灣的重要性顯然超過美國。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遠超過對美國的依存度,台灣既不可能脫鉤中國大陸,也承受不了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經貿制裁,一味附和美國與中國大陸為敵,只會走上絕路。事實上,大陸的GDP是台灣的二十三倍,國防預算則是台灣的十五倍,台灣不斷向美國軍購,軍備競賽的結果不僅毫無勝算,反而會更加刺激大陸對台動武。這樣的道理民進黨政府還不清楚嗎?  (作者汪誕平,台灣資深媒體人) 【大華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