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珍》《穿越臺灣趣歷史》帶來豐富的樂趣

朱國珍》《穿越臺灣趣歷史》帶來豐富的樂趣
朱國珍》《穿越臺灣趣歷史》帶來豐富的樂趣

【愛傳媒朱國珍專欄】當我們談到歷史,因為時間與空間的座標廣大,加上一代又一代的知識累積,在收穫豐富的同時也難免感到沉重。然而《穿越台灣趣歷史》,同樣以歷史為主題,為了讓讀者能夠完整認識台灣史脈絡,作者賴祥蔚特別將書中九十七個歷史故事設計為「短視頻的文字版」,方便閱讀理解。

若歷史是個需要從頭講起的論述,那麼台灣原住民族在台灣歷史裡確實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最早關於台灣原住民的紀載出現在萬曆三十一年,西元1603年。然而這段記載原住民的歷史卻消失三百多年才被發現,《穿越臺灣趣歷史》引用了《東番記》記述17世紀初有關台灣原住民的第一手文獻。《東番記》紀錄的地名包括魍港(1644年荷蘭人繪製魍港圖,在麻豆溪出海口的路地)。談到魍港、大員、小淡水,大家是否知道這些地方就是現在的嘉義布袋、台南、高雄。原來十七世紀時,原住民族在西部領域已有族群遺跡。

史料《熱蘭遮城日誌》也紀載荷蘭人歐瑟偉與新港社高山原住民Susanna的結婚紀錄,具體呈現十七世紀原住民與外國人通婚的情況。

書中也提到現在台灣人多半有原住民血統,這是根據坊間有:「有唐山公,沒唐山嬤」的說法。作者賴祥蔚在《讀力創作》節目中,也就此提出有趣的典故,同時提到自己可能有平埔族血統。

「平埔族」雖然沒有被列入臺灣原住民族的十六族,但文獻中仍有許多紀載。例如北投名稱由來是當時平埔族原住民語「女巫」的發音。至於其他有溫泉的地方則各以當地原住民語來稱呼,例如「烏來」在泰雅族語裡的意思就是「很熱的水」。

在1636年,小琉球的原住民族遭到荷蘭人的大屠殺,則是段不幸的歷史。中研院學者翁佳音在《解碼臺灣史》寫出:「荷蘭士兵用煙燻攻勢,將大約540名躲在洞窟裡的小琉球人燻死近半,一波波的清剿行動持續九年。」

馬偕牧師紀錄的文獻裡則有「宜蘭猴猴族」,這個名稱我是第一次聽到,感覺非常可愛。三百多年前的臺北盆地是「凱達格蘭族」領域,大約有三十多社。〈和美山上的廢棄幸福樂園〉描述彰化市與鹿港鎮之間的地帶,平埔原住民巴布薩族稱為「卡里善」,這意思是冷熱交會、氣候溫和。台東縣的海端鄉,平均海拔超過一千多公尺,「海端」則是布農語「三面被山圍繞,一面敞開的盆地」。若是有機會登高望遠,來到台東霧鹿部落,看見矗立制高點的兩座百年古炮台,它不僅僅是觀光景點,也乘載著的歷史典故。

全書串聯97個台灣趣歷史,從猛瑪象到土鳳梨應有盡有,正如作者賴祥蔚所言,希望讀者以「短視頻」的心情輕鬆閱讀,讓歷史小故事處處顯影在生活中,同時帶來豐富的閱讀樂趣。

作者為大學講師、作家、廣播主持人,曾創下連兩年獲林榮三文學獎雙首獎記錄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