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基牙科醫師 王剛毅獲醫療奉獻獎

台東基督教醫院牙科醫師王剛毅(右)獲頒第三十二屆醫療奉獻獎,由立法院厚生會副會長林奕華(左)頒發。
台東基督教醫院牙科醫師王剛毅(右)獲頒第三十二屆醫療奉獻獎,由立法院厚生會副會長林奕華(左)頒發。

▲台東基督教醫院牙科醫師王剛毅(右)獲頒第三十二屆醫療奉獻獎,由立法院厚生會副會長林奕華(左)頒發。

「期盼透過這次得獎,可以讓更多牙醫有意願來台東,做牙科醫療的工作,在台東幫助這邊的人。」二十三年前毅然捨棄都會名利、投入偏鄉醫療的台東基督教醫院牙科醫師王剛毅,日昨獲頒第三十二屆醫療奉獻獎。這是東基自1964年創院以來的第十座醫奉獎,也是本國人自宣教士手中接棒廿四年來,繼呂信雄院長(現任東基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婦產科醫師郭成興、耳鼻喉科醫師陳玉祥後,第四度獲得該獎的肯定。

「我只是做該做的事。」篤信基督、謙卑自持的王醫師,得知獲獎當下的第一個反應。「獲得這個獎,首先要感謝妻子和兩個兒子也願意跟著來台東,讓我沒有後顧之憂的在這邊工作;接下來要感謝醫院,這是一所很溫馨的醫院,其中牙科的助理團隊,是很重要的一環,如果沒有這些助理幫我的話,我是沒有辦法做成這些工作,其實這個獎應該要給整個牙科,不是給我個人。」

1999年三月,擁有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擔任台大醫學院副教授及台大醫院牙科部齒顎矯正科醫師的王剛毅,受東基創院院長譚維義醫師演講的感召,以及後續譚與時任院長呂信雄的聯袂家訪深談,決定舉家搬到台東。是年八月正式加入東基醫療團隊,重新啟動已暫停三年的東基牙科服務,成為譚院長疾呼「台灣醫師,您在哪裡?」的第一位響應者。

在醫院牙科運作步上正軌後,王醫師積極展開山地巡迴醫療及後來的IDS,把牙科治療及保健服務帶進台東縣的無牙醫鄉。他認為,在無牙醫鄉連牙醫師都沒有,怎麼看牙?更遑論預防衛教。

近廿三年來,王醫師除在醫院開設門診、會診住院病人,也和學校護理師合作,到偏遠國小巡迴看牙,服務成人、青少年、孩童、身心障礙者至少三萬人次。從2001年開始,他巡迴醫療過的地點包括大武鄉、達仁鄉、延平鄉的八所國小及兩所分校(其中大武鄉的在服務數年後,因故暫停)。不只是開學期間,也把握寒、暑假時機到校為孩子看牙。位於南迴線的國小,從醫院去一趟,來回動輒破百公里,他甘之如飴。妻子朱碧蘭從一開始即擔任山巡志工,開著裝滿牙科醫療器材的巡迴醫療車,跟著夫婿穿梭部落或國小約八年,並為孩童提供牙齒保健衛教。

比王醫師晚一年進東基的東基副院長洪樂堯醫師指出:「當年牙科的設備算是齊全,但是和首屈一指的台大醫院相比,可說是簡陋。尤其台東的資源較少,缺乏相關配套,很多事情王醫師都要親手做。」的確,台大醫院牙科部細分為口腔顎面外科、牙髓病科(根管治療)、補綴科(假牙製作)等,從醫院龍頭乍到地區醫院,落差的適應及挑戰的因應,王醫師不抱怨。

加入東基後,他仍以兼任的方式繼續在台大醫院開設週四門診,每兩週一次的頻率施行一年後,改為每月一次。這樣的堅持,超過廿二年。王醫師說,他這麼做,一來是為自己保有受教的機會,二來是為病人保有順暢的轉介。另外在齒顎矯正醫師人力不足的年代,王醫師持續支援花蓮門諾醫院週五的齒顎矯正門診,從早期的每週一次,後來改為每兩週一次。這樣的堅持,將近十八年。

王醫師表示,孩子大概是六歲前後換牙,長出來的第一顆恆齒是比較裡面的「第一大臼齒」,也稱六歲牙。很多父母會誤認這第一大臼齒是乳牙,而沒有注意。「很多小朋友沒有那顆牙,因為一長出來就被蛀掉了。」他戲稱,出來巡迴醫療就是要顧好這四顆第一大臼齒。「不管有沒有帶健保卡,孩子都有權利看牙齒。」在這樣的信念下,王醫師針對補卡有困難者,積極向醫院社工室申請醫療貧困基金,為孩童的就醫問題解套。

行醫生涯四十一年來,最令王醫師感動的事就發生在早年牙科巡迴醫療時。大約2002年,王醫師一行人抵達大鳥國小(大武鄉)正組裝治療設備時,有小朋友要他們看黑板。王醫師趨前看到黑板上小朋友工整的粉筆字寫著:「牙醫師叔叔和護士阿姨:謝謝你們來幫我們治療牙齒,以後我們有能力時也要去幫助其他的人。」這段留言帶給王醫師深深的感動,多年後提起此事,他坦誠:「這是很大很大的獎勵,比任何獎項帶來的鼓勵都還要大。」

得知兒子獲獎,王醫師近九十高齡的母親很興奮、很喜樂,「謝謝大家看重他。」並透露王醫師在大學還沒畢業時,就有了去山裡幫孩子看牙的心志。坦言當初王醫師捨台大的工作去鄉下台東,一開始確實不太放心,想當年王醫師都上台北一等的學校,難免會擔憂孫子的教育。在媳婦陪同下,她曾多次去偏遠國小了解王醫師山巡的情形,看到兒子很喜樂,也就很放心了。「台東是世外桃源。」當年王醫師告訴妻子朱碧蘭要去台東行醫時,感到徬徨的朱碧蘭偶然讀到聖經經文「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飛到海極居住。就是在那裡,?的手必引導我……」(詩篇139:9~10),夫妻兩人因而確立了移民台東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