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儀談混打:為什麼他國人體試驗還沒做完前要用自己身體做實驗

林靜儀臉書發文表達對目前台灣疫苗施打現象的看法   圖:翻攝林靜儀臉書
林靜儀臉書發文表達對目前台灣疫苗施打現象的看法 圖:翻攝林靜儀臉書

[新頭殼newtalk] 不同廠牌疫苗陸續抵台,台大醫院、林口長庚醫院等都計畫開始混打臨床試驗,目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尚未開放疫苗混打,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還是要等進一步科學數據證實才有辦法決定。而民進黨前立委、醫師林靜儀也16日在臉書Po文提出疑慮:「為什麼在其他國家人體試驗還沒做完之前要用自己身體做實驗?」

林靜儀指出,其他國家「開放混打」,主要原因是疫苗供貨不足,第一劑的廠牌還沒供貨;以及對第一劑接種的廠牌疫苗出現嚴重難以承受的副作用,所以第二劑只好換廠牌。而AZ 、莫德納、JJ、BNT甚至科興國藥等等疫苗的研究都是至少完成二期,正在進行三期,接種指引的間隔幾週、疫苗效力,都是之前研究加上後來追蹤的結果。

林靜儀接著表示:「很多朋友問我『某疫苗是不是防護力比較差』、『抗體比較低」、『未來能不能因應突變株』?現在的抗體濃度和防護力至少都是完成二期、實驗室和人體實驗,以及三期中的追蹤研究,半年以上甚至一年的結果,這些都讓你質疑『是不是不夠有效』了,怎麼會又覺得剛開始在研究、追蹤沒有幾個月的混打很可信?」

至於「為什麼要做混打研究?」林靜儀以「流感疫苗」為例說明,流感疫苗也是一種「混打」。每年流感疫苗接種政策就是依照時程和病毒突變株的猜測,各合格藥廠製造疫苗,各國買了之後就開始依照高風險和特定族群接種。而COVID-19 病毒,現在看來會不斷突變,未來很可能跟「每年接種流感疫苗」一樣成為各國例行的採購和接種措施。

林靜儀坦言,「不挑廠牌」的每年COVID-19 疫苗接種一定會是趨勢;研究不同廠牌、間隔多久之後接種的效力和副作用,一定會是接下來的研究方向。武漢肺炎疫苗的混打,未來可能是趨勢甚至常態,就像打流感從來不用特別記廠牌和間隔時間一樣。不過,林靜儀反問:「但是現在,你為什麼要用自己做實驗?」

林靜儀最後強調:「有沒有發現我上面提到『未來每年全世界各國防疫的採購需求』。為什麼希望我國能夠自己生產疫苗? 長遠的未來,我們要每年靠別人嗎?而長遠的未來,我國難道不該努力成為『疫苗輸出國』嗎?」因此她認為,抹黑我國醫藥生技產業的發展是國家政治經濟戰略的問題。

更多新頭殼報導
楊志良自爆參與聯亞2期臨床試驗「注射疫苗沒抗體」不等解盲 混打AZ
梁文傑稱「若不是民進黨找台積電買不到BNT」沈富雄嗆:開除黨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