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安澤「保障收入」的理想,隨著疫情與自動化發展已變得更加重要

文:LA柯基

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身為政治素人的川普打著「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席捲全美,出乎意料地打敗有著歐巴馬強力背書的希拉蕊。

回顧當初,歐巴馬在美國陷入金融海嘯的時候入主白宮,並實施一系列政策挽救美國的經濟。雖然歐巴馬在這八年的施政表現有目共睹,但是最後卻無法成功交棒給希拉蕊。這個結果透過政治的濾鏡或許有玲瑯滿目的解釋,但是摒除政治眼光來看待可以得到一個共同點:人們對於未來感到擔憂。

楊安澤與機器人末日論

2020年民主黨總統初選上,楊安澤(Andrew Yang)掀起了一陣波瀾。

除了他是第一位投入總統選舉的台裔美籍外,有著新創高科技的背景的他也提出了跨世代政見,瞬間在年輕人社群中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當時就讀大三的我也受到他在社群媒體上論述的感召而投入支持。

楊安澤相信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會大大地影響未來社會的結構,因為工業物聯網以及先進演算法將逐漸在各行各業取代人力,造成大規模失業。也許大眾覺得機器人取代人類是科幻電影的老梗,但是這現象已逐漸在社會中各角落萌芽,事實上,從自助加油機到亞馬遜新推出的Amazon Go無人超市,甚至到最近因被警察攔查而爆紅的的無人計程車Cruise,都透露著科技發展下首當其衝的產業已經從製造業外溢到其他產業。

資本家追求自動化是已定趨勢,因為工具機的高產量與效率是人類永遠無法比擬的。回顧過去的20年間,在美國製造業已經有超過400萬人被自動化所取代。自動化所顯現的危機已經逐漸成形,只是眾人往往沈浸在其帶來的便利,而不經意地忽略其帶來的影響。

疫情加速了機器取代人類的歷程

突然爆發的疫情除了打亂社會秩序,更突如其來地加速第四次工業革命與大失業時代的到來。

當人與人的接觸成為了病毒傳染最主要的途徑,自動化無人的優勢成為了最好的解方,而受這波的疫情催化的自動化也在各個產業發展。舉例來說,美國許多城市的過路費從2010年開始就導入電子收費,但是始終一直維持著現金與電子收費並行,然而在2020年末,舊金山全面實施電子收費,2021年初匹茲堡也跟進實施,匹茲堡市府最後只留下少數的技師來維修設備,其餘的500多名收費員都遭資遣。

許多被資遣的人,都在收費站服務了20個年頭,靠著這份穩定的收入成家立業,但是突然而來資遣讓他們頓失經濟支柱,即使疫情過後他們的工作也再回不來了,那份職缺永遠被機器所取代。

國際貨幣組織IMF在2021年發表過一份報告,其中指出在疫情前由於投資自動化帶來的機會成本太高(包含添購工具機與產線重組),所以廠商並沒有足夠的誘因快速轉型成智慧製造,但是疫情的爆發等同投下了一個催化劑,促使廠商快速引進自動化來克服「人」在疫情中的不確定性。

報告也指出,即使疫情過後資本家也沒意願再恢復這些消失的工作,因為就等同於利用這次的機會順勢取代低技術門檻的工作,這將為社會帶來造成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和加劇社會中的不平等。

「保障收入」在疫情中的發酵

除了衝擊就業市場外,疫情也同時影響消費經濟。

失業率的攀升加上對於未來的擔憂使得家家戶戶減少開銷,造成經濟動能不足,最終對仰賴消費的經濟成長率有著負面的影響。各國政府當面對這樣的負面循環時都直覺性的做一件事:發錢給民眾來刺激經濟。

在美國,聯邦政府在疫情下連續三次發放600到1400美金不等的支票,讓人民得以在疫情中喘口氣,而台灣的三倍券跟五倍券也有著相同的道理。其背後的邏輯,與楊安澤提出每個月1000美金的支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為兩者的目的都是在大環境不好時政府出資來振興經濟,差別是後著希望每個月定期發放。

疫情加速機器取代低技術與低薪資的工作,而這些受到衝擊的人想提升自身技能或者投入別的產業,都並非一天之事。在未來因自動化造成的大失業時代與低迷消費經濟中,以此類推最直覺的作法就是政府月月出資讓民眾消費,這也就是保障收入的概念。

保障收入將會為受到衝擊的人提供足夠的經濟緩衝,滿足他們在求職或學習新技能期間的基本開銷。這筆月月入帳的保障收入也將連帶鼓勵人人消費,即使在未來大環境不好時也得以帶動整體經濟動能。

相比五倍券所創造的2000億元效益只是帶來短暫的紓解,想看看如果每個月發五倍券,這帶來的效益將會為台灣提供穩定且持久的經濟成長。

自動化是危機,但也是轉機

想必大多數的人看到這心中最大的疑問就是:「錢從哪裡來?」

答案很簡單,誰靠著自動化獲利就相對應必須來承擔。

或許有人會批評這樣的做法有違資本主義,因為用自動化取代人力來獲利本來就是企業自由的選擇,而政府無權干涉。但是現行社會中本來就沒有「完全自由的資本主義」,從2011年開始課徵的奢侈稅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假如今天有個人賺了很多錢,那政府憑什麼課徵奢侈稅,來限制他買超跑炫耀或是炒房地產呢?

因為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性遠大於資本主義。

當炒作性的消費已經對社會造成負面的影響時,造成影響的人就必須負擔某些責任。自動化雖讓大企業獲利增加,但同時造成的失業潮將會對社會帶來動盪,而無法向自動化徵稅的政府將會面對巨大挑戰:不高不下的失業率、加劇的貧富差距、銳減的稅收、低迷的經濟動能。

自動化勢必會對未來造成不可逆的衝擊,但同時自動化也是解方,政府該做的是研擬出一套公平的稅賦規則,從自動化中抽稅,除了可以符合公平正義外與社會期待,也才可以讓社會長遠的發展。

延伸閱讀
台中捷運通車週年反思(上):只有開通綠線根本就是觀光列車,誰會想搭?
「疫情版」台北國際書展的曲折、體驗與啟發:短期靠補貼,但長期的閱讀復振策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