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秉儒》台灣也會有《拆彈少年》的體驗?!

楊秉儒》台灣也會有《拆彈少年》的體驗?!
楊秉儒》台灣也會有《拆彈少年》的體驗?!

【愛傳媒楊秉儒專欄】1945年德國戰敗後,有群才20歲左右、高達2000多名的德國少年戰俘,面臨最可怕的懲罰—只因為他們是德國人,他們必須趴在沙灘上、徒手拆除德國埋在佔領區海岸的數十萬顆地雷,稍有不慎就會被炸得斷肢斷身、血肉紛飛。戰勝的同盟國不會有任何人為這些悲慘的孩子們講話:「反正這是你們德國人自己埋下的地雷,就讓你們的後代自己去嚐嚐滋味!這是最公平的。」

《拆彈少年》(丹麥語:Under sandet,英語:Land of Mine)是一部2015年由丹麥和德國合拍的歷史劇情片,由馬汀.贊帝維(英語:Martin Zandvliet)執導和編劇。故事是由真實事件所啟發,丹麥導演馬汀.贊帝維與德國聯手拍攝的電影《拆彈少年》,以真實歷史為背景,訴說祖國丹麥如何對這群「希特勒的孩子」進行最可怕的懲罰。

《拆彈少年》翻轉了「德國是加害者、大家都是受害者」的刻板印象,電影裡的德國戰俘少年,一心渴望能回家見媽媽,這樣微小的心願卻在一次次的爆炸聲裡灰飛煙滅,電影裡的丹麥人則是把德國少年戰俘當成「希特勒的孩子」來仇恨,毫無理性地想置他們於死地,「誰叫你是德國人」,看來,台灣島民的孩子們拜美麗國之恩賜,也將有機會嚐到這種滋味了。

其實,二戰末期開始,從實際作戰中就已經廣泛使用密集火炮轟擊逐步推進,廣布地雷能對敵軍造成的傷害,已經越來越無關戰事勝負,尤其在現代反登陸作戰當中,沙灘布雷對於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根本毫無用處,我們向美國買這玩意兒,只是徒增交戰佈雷區在日後重建家園的困難與人員誤觸地雷的風險;反正地雷不是佈在美國本土,美國只管強迫推銷,民進黨政府只管點頭就是了,管他以後台灣的海灘會變成什麼樣子。

《渥太華條約》(英語:Ottawa Treaty),或稱《地雷禁止條約》(英語:Mine Ban Treaty),正式名稱為《關於殺傷性地雷的使用、儲存、生產和轉讓的禁止及銷毀公約》(英語:Convention on the Prohibition of the Use, Stockpiling, Production and Transfer of Anti-Personnel Mines and on their Destruction)。條約正式宣布禁止使用、儲存、生產和轉讓具對人員殺傷力的地雷,及銷毀、完全禁止一切殺傷地雷(反步兵地雷,又稱為AP地雷)。截至2007年,它已由155個國家參加中的40多個國家簽署,不過,美國當然沒有簽署這份《地雷禁止條約》。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