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龍談央行數位貨幣 估明年9月完成

【民眾網編輯劉家瑜/綜合報導】

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14日出席「貨幣數位化與台灣金融產業的未來」研討會,並就「央行貨幣的支付功能與數位貨幣(CBDC) 的發行」為題進行演講,他表示,目前我國央行正進行技術實驗的第二階段,實施「通用型CBDC試驗計畫」中,藉由建置CBDC雛形平台,模擬CBDC在零售支付場景應用試驗,預期2022年9月完成。

楊金龍表示,外界都相當關注台灣CBDC的發展,央行已在去年6月完成第1階段有關技術可行性研究,瞭解分散式帳本技術(DLT)應用的局限性,特別是其運作效能尚無法滿足即時、高頻、大量的支付交易需求。

不過,對歐美和台灣等電子支付發達國家而言,支付體系多元便利,未來是否要發行CBDC,均尚未做出任何決定。即使正積極進行試驗的瑞典及已在進行試點的中國,他們的央行也宣稱尚無正式推出的具體時間。

為此,美、加、英、歐、日、瑞士及瑞典7國央行與BIS共同訂定3項「CBDC基本原則」,包括促進普惠金融、維護央行在支付體系的角色及因應數位支付未來趨勢。

楊金龍說明,例如巴哈馬、東加勒比等新興國家,因金融基礎設施不足、現金發行成本過高及民間推動電子支付成果不佳,改由央行發行CBDC,充當民眾基本的電子支付工具,是政府實現普惠金融政策目標的一種可行選項。

另一方面,楊金龍舉例,當前瑞典和中國正面臨民間行動支付壟斷市場,並持續排擠現金使用,在現金使用逐漸減少之際,央行若能推出CBDC,可望遞補現金的缺口,讓大眾得以繼續在支付體系中取得最安全的央行貨幣。

楊金龍強調,客觀來看,CBDC的技術並無先發優勢,各國在CBDC的發展並非競賽,而是要確保CBDC的發行至少須切合國內需求。

楊金龍進一步說明,先發行的少數國家為解決其國內特殊的支付環境問題,雖可先行試驗CBDC的技術,但也得承擔該技術的潛在風險,而其他多數國家則有後發優勢,包括借鏡其發展經驗,進一步防弊興利,建構更周延的CBDC生態系統。

目前我國央行目前仍務實研究試驗,並持續探討CBDC的未來性,釐清 CBDC 在未來台灣支付藍圖中的定位與角色,以確保在未來支付政策的周延。

楊金龍特別以近期台灣發放振興券為例,直言創新開啟發展CBDC的機會,如可程式化(programmable)貨幣可能是未來創新的重點,讓CBDC能依照程式設定的條件,自動執行交易,延伸到多樣場域;當政府發放振興券或福利金,僅能用於特定產業或限定期間的消費時,若透過CBDC平台發放,可將使用範圍寫入程式碼,達到專款專用的目的。

楊金龍在演講結尾也引用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一再強調的話「做得正確比搶第一更重要」。

延伸閱讀:回應打炒房政策 楊金龍:房價無法達到一般人都買得起的目標

更多財經相關新聞
晶片荒惡化 蘋果傳砍單千萬支新iPhone
升息前奏?央行副總裁示警通膨
搶救6大內需慘業 經濟部月底提配套
五倍券正式上路逢連假 餐飲、零售、觀光業者很有感
疫情衝擊 桃捷推估後年轉虧為盈

今日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