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對岸學者的「強化兩岸服務業合作」倡議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近期,在大陸清零政策下,華東地區的台灣電子組裝廠商面臨停工及放假的衝擊,營運大受影響;但也有當地台商會長及半導體分析師認為,復工後加大復產就能彌補該損失。

當產業界關注華東地區台商能否安度此次疫情時,對岸學者已開始思索新的兩岸貿易利益。特別是在全球價值的供應鏈下,兩岸應該如何發揮自身的比較利益,並進行合作?對岸學者曹小衡、嚴曉玲在最新一期《台灣研究集刊》發表文章,以實證及量化數據進行分析,提出新的觀察,包括大陸在初級產業及製造業貿易的獲利優於台灣,而台灣在服務業貿易的獲利優於大陸。兩岸後續可以在光電產業大力推動,並「強化兩岸服務業合作」,這包括金融服務、分銷服務、農業服務、運輸服務、廣告服務及科學技術服務等行業。

2014年3月,陸委會就在官方網站提出數據,指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的整體評估,若簽訂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台灣對大陸的出口值可以成長約37.2%,估計台灣服務業總產值將增加約3.9億至4.28億美元。不過,大家都知道,這個美好預估最終未成真。大約同個時間,太陽花學運爆發,該協議引發台灣社會的高度矚目與討論。往後及2016年民進黨重啟中央執政,該協議的審查未有新的進展,並擱置迄今。

不過,兩岸經貿雖然沒有前述協議的加持,仍是高度發展。根據大陸海關總署的統計數字顯示,2021年台灣對大陸出口高達2,500億美元,更享有1,700億美元的順差。這表示兩岸政治緊繃及美中對立下,兩岸經貿不僅未受影響,反而大幅度成長,並「再創新高」。對岸學者此時再度倡議「強化兩岸服務業合作」,具有濃烈的現實意義。這不僅是高度支持兩岸經貿的高度整合;也是順勢提醒台灣政府,過去停滯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必須再次啟動。而這個協議對台灣而言,具有貿易利益;民進黨政府應擱置政治爭議,並推動協議審查的完成。

有觀察家可能會認為,民進黨執政,就不會啟動前述協議的審查。筆者的觀察沒有這樣絕對。筆者認為,兩岸政府都高度認知,經貿往來有助於兩岸發展,包括貿易利益及政治穩定等,只是在政治宣傳上不能正面肯定。對岸學者此時倡議「強化兩岸服務業合作」,是過去國民黨政府經貿路線的延續;當前民進黨政府雖然嘴巴不能正面承認,但心裡也不能實質否定,更不能出現任何差錯。關注對岸學者的最新倡議,有可能是開啟兩岸新互動的契機,民進黨政府宜正視該議題。

【作者 鄭明德/臺北城市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