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備巡禮】美海軍遠征轉運船塢與遠征機動基地

文:雲陽

美國海軍為實施濱海作戰及預置部署前進基地,提供在戰區支援機降作業或艦岸作業後勤能力,提出運用海上浮動基地的概念,開發出遠征轉運船塢(Expeditionary Transfer Dock, ESD)和遠征機動基地(Expeditionary Mobile Base, ESB)。

ESD浮裝半潛式設計 多功能海上平臺

遠征轉運船塢屬於大型輔助支援艦,滿載排水量達8萬噸,兩棲登陸部隊、裝備先由大型深吃水船艦運送至遠征轉運船塢,再從遠征轉運船塢分散至如氣墊登陸艇等船艇或是直升機運送上岸。ESD採用浮裝半潛式技術,部分船體可以潛入水下,便於貨物和船隻的轉運,作為現代化靈活運用的海上平臺,可對不同階段的作戰任務提供支援。

獲得設計標案的通用動力集團依照初步構想,原本規劃遠征轉運船塢可搭載6艘氣墊登陸艇,並能在船艉讓2艘氣墊登陸艇實施包括進塢、下卸、裝運和下水等迴轉和卸載空間,1艘遠征轉運船塢能承載1個旅級部隊進駐,並以15節航速,達到最遠9000浬航行能力。

通用動力建造遠征轉運船塢,採取商規模式建造以符合成本,以阿拉斯加級油輪進行實驗載台,並改造具備浮裝卸載能力,造價約為每艘5億美元。遠征轉運船塢與母艦改採舷側繫泊,搭載氣墊登陸艇減為3艘。新完成的設計艦體全長為239公尺,舷寬50公尺,最高航速超過15節,最大航程9500浬,配備GE Power Conversion整合式電力推進系統與船舶自動化系統。

2011年5月,通用動力獲得前2艘建造合約,亦即「蒙特福特角號」(T-ESD-1)和「約翰.格倫號」(T-ESD-2),同年8月,再獲得1.15億美元的額外經費,作為用在長期預置採購材料和先進設計作業。

蒙特福特角號於2012年1月19日安放龍骨,約翰.格倫號於2012年4月17日動工建造,當時蒙特福特角號已完成48%,2013年3月2日蒙特福特角號舉行命名典禮,2013年9月13日完成最後合約測試;約翰.格倫號於9月15日下水,2013年5月20日交付。2013年9月19日,第3艘遠征轉運船塢「路易斯.普勒號」( T-ESB-3)開始動工建造,不過後來路易斯.普勒號經過修改配置,成為第1艘遠征機動基地(ESB-3)。

ESB支援低強度任務

2013年3月,時任海軍軍令部部長的格林納海軍上將提出由遠征轉運船塢衍生成為遠征機動基地設計構想,其擁有增加的容納空間、機庫和在半潛甲板上方增設的大型飛行甲板。不同於前2艘的遠征轉運船塢,第3艘和第4艘是經改裝而轉換角色的遠征機動基地,不僅能支援特種部隊、反海盜、緝私(毒)、海上保安和掃雷任務外,也要執行人道主義援助和救災任務,因此為支援這些擴大的功能角色,艦上不僅部署有軍事人員,也會配賦民間專業人員。

遠征機動基地主要支援低強度任務,規劃運用在中東和太平洋地區,讓高價值的兩棲/作戰艦得以專注執行更關鍵的任務。遠征機動基地和遠征轉運船塢一樣,整體設計亦是基於阿拉斯加級油輪,艦上配備支援掃雷、特種作戰和其他遠征任務的設施,並擁有可供進駐298名陸戰隊員及任務配備的設施,增設的航空設施包括面積達4800平方公尺的飛行甲板,可支援2架CH-53重型運輸直升機的起降作業,以及額外兩架CH-53停放的空間,還有可停放2架直升機的機庫與武器彈藥儲存艙,在航空補給設施區,可供存儲任務相關設備甲板空間。由於增加飛行甲板造成船體重心升高,因此在大浪中的穩定性也較差。原本可供登陸艇泛水的任務甲板則失去功能,取而代之安裝1具載重能力為11公噸的起重機,可在3級海象下將12公尺長的小艇,或是反潛聲納、無人水面載具施放至海上。

傳統兩棲艦的替代船艦

美國海軍於2012年2月透過國防海運基金方式訂購路易斯.普勒號。2013年11月5日,在國家鋼鐵造船公司的加州船廠舉行安放龍骨典禮。

2012年3月,美國海軍要求在2014年財政年度以國防海上運輸基金的預算採購第4艘遠征轉運船塢(當時尚未變更為遠征機動基地),並提議將第3艘和第4艘均改造成遠征機動基地。但國會拒絕這兩個要求,認為遠征機動基地應該要海軍預算撥款建造。2013年3月,美國海軍表示, 雖有預算的不確定性,仍計畫採購2艘遠征轉運船塢和2艘遠征機動基地。在2012年末發表的《展望2025年水面艦隊》文件內容中,海軍水面部隊就已預畫購置更多的遠征機動基地,作為傳統兩棲艦的替代船艦。

2014年1月16日,海軍評估MV-22鶚式傾斜旋翼機在遠征機動基地操作的可行性,而MH-53E直升機由在遠征機動基地支援下執行掃雷任務的測試與驗證則是在2016財政年度實施。此外,為支援V-22的操作,需要額外的改裝和專用設備,但不需要結構的變動或對船體大幅度改造。當時尚在建造中的路易斯.普勒號之後也配合進行改裝,交付成軍時,已能支援特種部隊操作MV-22的作戰行動。

ESB納編為正式作戰艦艇

2014年12月19日,美國海軍與通用動力簽訂總價4.98億美元的第2艘遠征機動基地建造合約;2016年8月2日安放龍骨;2017年8月19日下水,同年10月21日命名為「赫舍爾.伍迪.威廉斯號」(ESB-4),以紀念參與二戰硫磺島戰役的陸戰隊員,2018年2月22日交付給軍事海上運輸司令部,並於同日開始服役。2020年3月7日再納編至美國海軍,隸屬第6艦隊。

目前美國海軍總共採購5艘遠征機動基地,第3艘「米格爾.基斯號」(ESB-5)2021年5月8日在加州北島海軍航空站舉行成軍儀式;該艦之名是紀念在越戰中英勇陣亡的陸戰隊員基斯。 2018財政年度訂購的第4艘已命名為「約翰.坎利號」(ESB-6),2019財政年度訂購的第5艘命名為「羅伯特.史麥尼克號」(ESB-7)。據悉還要再採購1艘(ESB-8),但是尚未確定採購期程。

2020年1月,美國海軍宣布將所有遠征機動基地納編為正式的作戰艦艇,顯示其船名字首由「USNS」改成軍艦用的「USS」。船上成員也會變成為民間雇員和海軍官兵組合編制,,艦上除了100名美軍官兵,另有44名民間雇員協助艦艇的運作。美國海軍對此表示,編號改變也代表船隻的指揮體系改變,可讓戰鬥指揮官得以根據武裝衝突法調度船隻,而擁有更大的作戰靈活性。在改隸為軍艦之前,遠征機動基地受到武裝衝突法的限制只能採取防衛行動,之後在作戰行動則可以有更大彈性,戰時有效提升海軍艦艇作戰效率。

甲板尚未安裝各種設施的遠征轉運船塢,外觀類似半潛甲板設計的重型起重貨船。(取自美國海軍網站)

實施海上性能測試的米格爾.基斯號,該艦於2021年5月8日在加州北島海軍航空站舉行成軍儀式。(取自美國海軍網站)

遠征機動基地增設的航空設施包括面積達4800平方公尺的飛行甲板,可支援2架CH-53重型運輸直升機的起降作業。(取自美國海軍網站)

通用動力建造的遠征轉運船塢,採取商規模式建造,搭載氣墊登陸艇減為3艘。(取自美國海軍網站)

路易斯.普勒號經過修改配置,成為第1艘遠征機動基地(ESB-3)。(取自美國海軍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