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首次,2021年死掉的物聯網平台比新增數量還多,原因竟然是這樣......

物聯網涉及”端-邊-管-雲-用-服”的全產業鏈中,平台層因為其承上啟下的樞紐位置和無窮的想像空間,在過去數年間吸引了諸多企業爭相入局,其中既有領軍巨頭,也不乏初創企業。

然而,在經歷數輪的洗牌和現實的打擊之後,企業們對於物聯網平台的熱情好像終於開始消退了。

在物聯網知名研究機構IoT Analytics 最近發布的《2021物聯網平台公司全景洞察報告(IoT Platform Companies Landscape 2021 Insights Report)》和《2021物聯網平台公司名單(2021 List of IoT Platform Companies)》中,一個重要發現是全球物聯網平台公司的增長趨勢似乎已經停止,甚至出現了下降的現象, 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停止運營的物聯網平台公司比新增的數量還要多。

在分析該結論之前,需要先明確一下IoT Analytics所定義的物聯網平台,在其看來,平台是一組技術,是用於進行其他應用程序、流程、服務或技術開發的基礎。

平台可以是硬件(例如芯片、設備),也可以是軟件。軟件平台的類型包括操作系統、開發環境(例如Java、.NET),以及數字平台。數字平台是高度可配置/可擴展的軟件工具,位於傳統開放平台之上。數字平台類型豐富,包括社交平台(例如Facebook、LinkedIn)、市場平台(例如亞馬遜、APP商店)和物聯網平台。

總而言之,物聯網平台是一個專門用來構建和管理物聯網解決方案的數字平台,IoT Analytics 將其分為五種不同類型:

應用支持/管理(application enablement/management)平台

設備管理(device management)平台

數據管理(data management)平台

通信連接/管理(telco connectivity/management)平台

基於IoT的IaaS(IoT-based 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平台

根據報告數據,全球范圍內的物聯網平台企業由2015年的260家、2017年的450家增長至2019年的620家,整體數量增長了2.4倍,然而從2019年開始, 這一數字首次降低至2021年的 613 家。

雖然物聯網平台的數量已經停止增長,但整個市場的規模還在大幅增長。 2020年,整個物聯網平台的支出達到了50億美元,而到了2026年,這一數字預計將增長到280億,復合年增長率(CAGR)高達33%。 基於雲的物聯網平台迅速普及,推動了整個物聯網市場的增長。

在613家物聯網平台中,58%都提供應用管理和支持能力,43% 提供數據管理能力,35% 提供設備管理能力,而提供物聯網通信管理能力(7%)或 IaaS (3%)的物聯網平台則越來越少。

IoT Analytics首席執行官 Knud Lasse Lueth 對此表示:“我們已經關注物聯網平台市場6年了。在2015年時,每個人都想通過一個大型平台來連接500億的物聯網設備。到了2018年,很多公司意識到他們無法與微軟這樣大手筆投資物聯網的公司競爭。2020年,600多家物聯網公司終於開始整合,市場開始趨於集中。”

你一定會好奇,為什麼平台數量停止增長了?以及那些消失的物聯網平台去哪兒了?綜合IoT Analytics的報告和業內人士的一些看法,物聯網智庫總結了以下四種原因:

第一 ,由於入不敷出又看不到盈利的希望,很多企業放棄了對物聯網平台的繼續投資

此前,物聯網智庫在《面對1600家競爭對手,物聯網平台如何“殺”出重圍?》一文中,曾提到過一個典型的案例。

2015年,三星推出了自己的物聯網平台Artik,這是整合了軟硬件及雲服務的一體化平台,針對量產型家電產品設計。截止2018年底,已有85家合作夥伴與Artik建立合作。

具體來說,三星提供Artik710、710s、530、530s、530s1G、520、520s、305s、053、053s、055s、030和020等模塊型號,並將Artik物聯網平台分為兩個大的系列,一個系列適用於對低功耗、輕便、成本較敏感的設備類型,另一個系列適用於高端網關和多媒體應用。同時Artik還支持對設備集群的管理,數據分析和可視化。

從這樣精細的佈局中,可見三星對於物聯網的重視。然而,努力卻沒有收獲預期中的果實——2019年初,三星低調宣佈解散Artik物聯網平台團隊,停止發展相關業務。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是因為雖然表面上合作夥伴眾多,但實際推出的採用Artik平台的家電產品卻屈指可數,並未取得實際的成果。Artik平台面臨的問題很普遍,物聯網平台的實施和部署既耗時又燒錢,在物聯網平台上開發可以為用戶創造價值的應用程序和解決方案,需要很高的投入和代價。當計算投資回報率時,Artik歷經四年的投入,最後卻發現入不敷出。尤其是對於三星這種大企業,Artik物聯網平台的收入與其他業務對比,更加微不足道,所以自然落到了被放棄的下場。

連三星這樣資金實力雄厚的大企業都扛不住一直為平台燒錢,何況其它體量不如它的企業呢。

第二,很多物聯網平台公司轉變了商業模式

在IoT Analytics於2019年確定的620家物聯網平台公司中,2021年時仍然保持活躍的還有426家。然而,其中有188家公司不再被認為是物聯網平台公司:

26%的公司已不復存在且不再提供服務,例如 DevicHub.net、 iota Computing 和 Yoics。

24%的公司不再關注物聯網,但仍提供一個平台。埃森哲(Accenture)就是一個例子,它將“Insights Platform” 重新命名為 “AIP +” 後提供了一系列模塊化的、預先集成的 AI 服務和功能,而不再專注於物聯網。

21%的公司已經轉向銷售物聯網應用或者垂直領域的解決方案。

這個現象非常的有意思,尤其值得我們關注。此前,很多公司的平台是怎麼形成的呢?最開始,大家可能在做項目,做項目的過程中會有一些工具產生,當把這樣的工具用於更多的項目時,工具就會變成通用的產品,而產品再往上迭代,通過把共性的東西抽象出來,就會形成平台。

按照理想中的情形,如果平台做得好,應該會吸引很多開發者基於自身的平台開發功能多樣的SaaS應用,形成充滿活力的生態。然而,在實踐的過程中,很多企業逐漸發現想成為好PaaS簡直太難了,反而是直接提供SaaS應用更容易直接為用戶創造價值,實現盈利。

在過去的兩年裡,有30家平台公司已經轉向了提供應用程序或垂直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橫向的物聯網平台 ;10家公司開始提供安全平台。 這些公司沒有選擇與其它620家公司直接競爭,也沒有投入數百萬美元維護高度模塊化和可擴展的軟件平台,而是選擇滿足特定應用程序的需求,使它們能夠在特定解決方案中建立競爭優勢。

這種轉向解決方案的趨勢比顯示出來的數字還要多,現在大多數物聯網平台公司在提供平台服務的同時也提供垂直解決方案。

其中一個例子是 Device Insight,它在維護其物聯網平台 CENTERSIGHT 的同時,越來越專注於為特定應用提供軟件。目前,該公司推出了5種獨立的物聯網解決方案:

先進的分析和預測維護(advanced analytics and predictive maintenance)

狀態監測和報警(condition monitoring and alarming)

連接產品(connected products)

車載信息技術(telematics/connected cars)

遠程服務和增強現實(remote service and augmented reality)

另外的例子還有Tellu 和 Centerity。

Tellu 曾經為所有垂直領域提供了一個物聯網平台(TellluCloud) ,但現在已經轉向 eHealth。雖然該公司仍在推銷 eHealth 平台,但現在主要關注兩個醫療保健解決方案: 數字監控(digital supervision)和遠程病人監控(remote patient monitoring)。

Centerity 在2018年時提供了一個泛數據管理解決方案,為原始設備製造商提供連接產品的特定服務。該公司現在已經轉變方向,開始提供一個先進的監控和安全平台,物聯網只在其中扮演次要角色。

第三,越來越多的客戶選擇購買而非自建物聯網平台

物聯網平台數量停止增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越來越多的客戶選擇購買而非自建物聯網平台。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肉眼可見推出平台的企業越來越多,平台幾乎成為物聯網企業的“標配”。但平台本身就是一個門檻很高的領域,於是那些沒經過深入思考就盲目跟風的平台商就都嘗到了苦果。

行業的逐漸成熟,讓這種風氣正在趨於平息。這主要是因為,就當前的技術成熟度和窗口期來說,物聯網底層基礎平台已經非常成熟,針對不同細分市場,也能找到種類豐富的、可選擇的第三方物聯網平台。

所以相比於從0開發建設一套平台,最終客戶們更傾向在市面上尋找有哪些產品可以快速滿足需求。

第四,市場正進一步集中在少數供應商身上

物聯網平台市場進一步集中,排名前10位的公司目前控制著整個市場的近三分之二(65%) 的份額,而在2019年和2016年,這一數字分別為58% 和44% 。

微軟、 AWS、谷歌雲、阿裡巴巴和其他幾家巨頭公司已經成為市場領導者,他們以每年50%以上的增長率繼續傲視整個市場。

AWS和微軟都在繼續為他們日益增長的物聯網平台服務增加新的功能。 去年早些時候,AWS 向用戶推出了 AWS SiteWise Edge,使得客戶可以將他們的工業數據保存在本地。

微軟最近為零售商展示了其物聯網解決方案的新功能,即利用攝像頭和傳感器來實現智能空間。此外,微軟還展示了自己使用 Azure 數字孿生進行建築管理的情況,目標是為數字孿生建立一個標准化的共享數據模型,作為其雲服務的一部分。

與此同時,大魚吃小魚的現象也持續在發生,自2019年以來,已經有7家物聯網平台公司被收購,自2015年IoT Analytics開始關注物聯網市場以來,已經有84家物聯網平台被收購。

大多數被收購的物聯網平台至今仍在運行,例如2019年後被Cognizant 收購的 Brighttwolf 以及2020年4月被 T-Mobile 收購的Sprint’s Curiosity物聯網平台,現已完全並入母公司。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 IoT Analytics的報告還發現, 雖然物聯網平台的整體數量減少了,但亞太地區和中國的物聯網平台數量正在增加。

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的平台商數量從2019年的16%增長到2021年的22% 。深圳和北京現在是物聯網平台公司總部所在的五大城市之一,有66家中國物聯網平台公司——包括涂鴉、阿裡巴巴雲、百度智能雲和華為連接管理平台等都在這兩所城市種設立總部。雖然大多數物聯網平台公司的總部仍然設在北美(44%) ,但在過去兩年中,這一數字已經下降了6%。

IoT Analytics 高級分析師 Philipp Wegner表示 :“越來越多的中國物聯網平台進入了市場。深圳和北京現在是物聯網平台公司總部所在地的五大城市之一。雖然目前大多數物聯網平台的總部仍設在北美,但中國政府正積極推動創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工業物聯網平台。”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物聯網智庫”(ID:iot101),作者:物聯網智庫,資料來源:IoT Analytics,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