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次腹部超音波 遠離肝癌

記者劉芷畇/綜合報導

每年有7800人因肝癌病逝,但多數肝癌早期沒症狀,當出現不適已為時已晚。肝基會董事長許金川昨日呼籲,B、C肝帶原者,應每半年做1次腹部超音波,年逾40歲民眾1年1次,藉以遠離肝癌威脅。

肝病堪稱臺灣「國病」,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死因統計,民國108年全臺有多達5萬人死於癌症,其中7800 多人因肝癌病逝,高居10大癌症死因第2位。實際上,早在民國93年以前,肝癌多年蟬聯10大癌症死因首位,歷經多年肝病防治工作,才退居第2。許金川表示,肝癌發展是漸進式的,從慢性發炎、纖維化、肝硬化,最後才會出現腫瘤。

定期追蹤 早日治療

根據研究,肝腫瘤體積至少要花4個月才會長大1倍,顯示肝病患者只要每6到12個月追蹤1次、肝硬化患者每3到6個月追蹤1次,即便發現肝腫瘤,通常也不會超過3公分,還來得及進行根除治療。除了B肝,C肝帶原、肝炎患者也是高風險族群,長年受病毒影響難免會發生慢性發炎,因而產生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進一步發生肝癌,唯有定期追蹤,超音波及抽血雙管齊下,才能在腫瘤還沒長大前先治療。

許金川強調,肝臟內部沒有神經,就算肝炎發作也不容易感受到痛,早期肝癌除非剛好長在肝臟表面,不然大多也都沒有症狀,必須靠肝臟檢查才能發現。目前臺灣B肝、C肝帶原者,至少有200萬人,都是肝癌高風險族群,除了腹部超音波,也建議搭配抽血檢驗「甲型胎兒蛋白」,至少1年做1次,遠離肝癌危機。

肝基會建議B、C肝帶原者每半年做1次腹部超音波,年逾40歲1年1次,遠離肝癌。(取自肝基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