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24分鐘有1人死於心臟病!「3症狀」恐心衰竭勿輕忽

根據衛生福利部110年死因統計,心臟疾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根據衛生福利部110年死因統計,心臟疾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根據衛生福利部110年死因統計,心臟疾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4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威脅不容小覷。今(29)日是世界心臟日,國健署與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共同舉辦記者會,呼籲要預防心血管疾病,有三大重點,從平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起才能有效遠離。醫生也說,如果在任何年齡層,出現「累、喘、腫」3大症狀,就要盡快到心臟內科透過心臟超音波、血液檢查,檢查是否罹患心臟衰竭。

左到右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 陳文鍾監察人 國民健康署 魏璽倫副署長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 趙庭興副執行長 臺北榮總腎臟科 黎思源醫師。(圖/國健署提供)
左到右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 陳文鍾監察人 國民健康署 魏璽倫副署長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 趙庭興副執行長 臺北榮總腎臟科 黎思源醫師。(圖/國健署提供)

根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盛行率分別為27%、11%及26%,另依國民健康署107年研究顯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者未來得到心臟疾病的風險分別約是一般人的1.78倍、1.47倍以上及1.43倍。心臟疾病是國人常見的慢性疾病,危險因子包含:腰圍過粗、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好的膽固醇過低等問題,而這五項危險因子中若有三項以上,就是罹患代謝症候群,其後續發生心臟疾病及腦中風的風險,比一般民眾高出2倍。

敏盛醫療體系總院長陳文鍾表示,心臟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臟病、心肌梗塞、高血壓心臟病等,而心臟衰竭是所有心血管疾病演變的最後階段,也是致死率最高的,兩年存活率只有65%到70%,三分之一的人在兩年就過世,五年存活率只有40%,有60%的人在第五年過世。台北榮民總醫院腎臟科醫師黎思源更表示,心臟就像是「幫浦」將血流打出,而腎臟則是「濾水器」,如果心臟疾病導致供應腎臟的血液不足,會導致腎臟病變,甚至,腎臟相關疾病也會因為體液和電解質不平衡,導致心臟負擔增加,每年透析死亡者中,有將近5成都伴隨心臟衰竭。

天天量腰圍及體重有效預防並遠離心血管疾病。(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天天量腰圍及體重有效預防並遠離心血管疾病。(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國健署呼籲,要有效預防並遠離心血管疾病,要落實的包括:

定期健康檢查及自我血壓量測:40歲以上民眾可善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關心自己的血壓、血糖及血脂的數據變化,透過早期檢查、早期治療,並落實居家自我血壓量測,以「722」原則:「7」連續七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兩遍,以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健康檢查結果異常者應盡快就醫,讓病情得到妥善的控制。 天天量腰圍及體重:成年男性腰圍保持在90公分以下,女性腰圍保持在80公分以下,體重的部分,以BMI(公斤/公尺×公尺)數值為依循,以維持健康體重,若發現腰圍或體重有上升的情形,應自我檢視最近的飲食狀況及身體活動量,適時調整飲食與活動量。 健康飲食、規律運動:以「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飲食原則,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以確保營養均衡,並以蒸、煮、川燙取代油炸。每週累積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例如:慢走、騎自行車、多爬樓梯少搭電梯、多走路、少開車。

國健署提醒,依據衛生福利部110年死因統計,心臟疾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4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如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造成5.8萬人死亡,其威脅不容小覷。

更多 TVBS 報導
前一天北韓才射飛彈 賀錦麗訪板門店眺望北韓
受美晶片禁售令衝擊 陸轉向發展第三代半導體
通膨、俄烏戰爭衝擊 專家估全球衰退機率達98%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7.2關卡 陸央行重手阻貶

◤通膨壓力不斷 黃金持續看漲◢
黃金抗漲6折起 一台兩省近9000元
小資最愛 囍金招財飾品均價990元
典藏點睛品計價黃金 獨家特談價
秋日美鑽精選首飾 破盤6折起

更多健康相關新聞
「免疫負債」要還了!醫:冬天流感新冠恐夾擊 點名3危險族群
「抹片篩檢」與「疫苗施打率」雙降 疫情恐致超額子宮頸癌!
婦人不菸少下廚 健檢半年內相繼揪出左右側肺腺癌
流感疫苗公費10/1開打可以選品牌嗎?流感疫苗Q&A懶人包
知名飯店「冷凍三點蟹」鎘含量超標 北市衛生局勒令產品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