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治國烏卡時代 突破台代工宿命

行政院前院長毛治國29日受邀赴文化大學專題演講時指出,必須以創意創新,因應當今易變、不確定、複雜、模糊的「烏卡時代」(Volatile、Uncertain、Complex、Ambiguous,簡稱VUCA),進而突破台灣代工宿命;而就教育領域來說,得從「機、微、隱、漸」四大面向,培養下一代的洞察力及提問力。

文化大學自去年開始,在校長徐興慶倡議下,推出大型學術論壇「華岡大講堂」,毛治國本次應邀以「創新面面觀」為題,發表演講。

毛治國以源於軍事界、後被用來描述新世代商業世界的「烏卡時代」破題表示,管理界提出以敏捷式管理因應,「其實更關鍵的是創新」。

他並舉兩個當年在麻省理工學院求學事例來說,更該看重的是發掘「問題背後的問題(QBQ)」的能力,以及屬於一流創新的提問能力,比屬於二流創新的解題能力更重要。

毛治國表示,敏銳的洞察力是創意、創新的基礎,可從制事機先,見微知著、洞見隱晦事理、見端知末的「機、微、隱、漸」四大面向著手,進而從碎片化的資訊中,解構重組出有意義的概念。

毛治國更以「蘇花改」為例說明,並提到最早「蘇花高」階段建設派、環保派爭執難解,並從「給我一條安全回家的路」的訴求中,重新把「該不該建」的問題定義為「該如何建」,進而取得話語權 ,甚至建立理性溝通平台,終能順利動工興建。

毛治國表示,發現痛點、解決真實問題,就是創造價值的創新起點;創新風險雖高,但失敗是成功之母;另一方面也要了解,成功是失敗之本,不要違反創新精神的盲目複製,就能跳出倖存者偏差的陷阱,使企業永續經營。

「台灣後製加工還沒系統化、完整化,這是教育界可以努力的方向」,毛治國指出,必須透過「機、微、隱、漸」發掘創新經濟,以建立未來台灣新經濟模型,也可藉由教育讓學生去體驗、探索,養成創意思維習慣與生活工作態度,最後就會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