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漣漪效應逐漸顯現 台歐可望深化外交

疫苗緊缺,波蘭也捐贈台灣。學者認為,波蘭送暖可能著眼經貿考量,而近來中東歐國家友台,顯示和中國經濟發展存有競爭,台灣民主及科技價值則利於雙方關係深化。

COVID-19疫情期間,台灣贈予波蘭100萬個防護口罩、5000套防護服及2萬件手術衣。而繼立陶宛、捷克、斯洛伐克之後,波蘭政府捐贈台灣40萬劑AZ疫苗5日順利抵台,也是居美國和日本後,台灣第3大疫苗捐助國。

台灣民眾想對波蘭贈台疫苗報恩,紛紛打電話詢問有哪些產品可買,波蘭駐台代表建議啤酒等產品。輔仁大學義大利語系主任、外交暨國際事務學程召集人張孟仁接受央廣「兩岸ING」節目專訪說,可見台灣和波蘭外交熱絡。

台灣和波蘭雙方簽署總計22項協定,雙邊也針對各大領域建立政府定期諮商機制。

波蘭贈台疫苗並表態一中立場  試圖堆高籌碼向中國討糖吃

然而,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中文版6日報導,波蘭外長拉奧(Zbigniew Rau)在立陶宛受訪時表示,波蘭不承認台灣獨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他說,今年1月23日,波蘭外長和中國外長王毅通話,便承諾要奉行一中政策,對照日前發言並未改變。但選在訪問立陶宛及宣布贈台疫苗後向中國表態,應想堆高籌碼,向中國討糖吃。

張孟仁推測波蘭贈台疫苗有三大考量,一可還台灣人情,二可試探性促進和台灣經貿發展,因台灣一定會報恩。尤其選擇在有不錯戰略關係的立陶宛宣布奉行「一中」政策,卻又呼籲中國不應如此對待立陶宛,可見想「一石三鳥」,獲得更多機會,即從台灣和立陶宛,甚至抬高價碼向中國要些進口波蘭產品。

波蘭30年前才掙脫蘇聯枷鎖,他說,2004年加入歐盟,之後加入北約,企圖深化和美國的關係,反共立場不下於其它國家。而波蘭是歐盟中獲得補助最多的國家,但因歐債危機導致歐盟補助預算縮減,復以看到中國崛起,可獲得中資機會,因而把和中國經貿交往視為機會,尤其是17+1機制及「一帶一路」,便想搭便車發展。同時,中國也將中東歐龍頭的波蘭視為重要的夥伴,但波蘭對中國經貿出口近年卻出現赤字擴大。

歐盟激起民主漣漪效應  台灣強化科技可望深化關係

另一方面,我國將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名為「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Lithuania)。中央社報導,立陶宛外交部月20發布新聞稿,以「國家」稱呼台灣,表示也將在今秋到台灣設立辦事處。中國外交部則決定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政府召回中國大使。

但張孟仁指出,西方國家有許多議會、外交委員會及歐洲議會力挺立陶宛,歐洲議會也有友台舉動,是台灣和西方國家加強關係的好機會。民主的漣漪效應已經慢慢出現,雖然許多歐盟成員國仍不敢輕易表態,波蘭即是,可能需有更大外在刺激才會有行動。

他指出,歐盟走多邊主義,沒有很明確要親美或反中,較傾向自主發展,包括半導體的自主供應鏈,甚至在阿富汗危機後強調歐盟要有自主的歐洲軍隊。由於中國經濟及科技正在發展,歐盟已無法和中國產生經濟互補,反而成為經濟的競爭者,中國已追上德國造車和機器人研發可見一斑,未來中國和歐盟應會成為經濟競爭對手。若國家安全、地緣利益有衝突,又未能獲得很大經濟利益,歐盟將會回到和價值與理念相近的國家交往。

張孟仁指這些國家贈台疫苗需承受頗大壓力,但應發現台灣在民主供應鏈具重要角色,且台灣半導體已成軍,只要壯大科技會有重要位子,相信「德不孤,必有鄰。」

詳細訪談內容,請收聽9月10日播出的兩岸ING節目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第九輪開放首劑BNT與第二劑高端 9/20起上網預約
颱風璨樹來襲 蔡總統:做好防颱準備
AZ再到貨 累計國內已取得逾1,500萬劑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