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疫苗就等同失去競爭力 台灣2022年難達群體免疫目標

倘若當時未失東洋採購BNT疫苗先機,台灣面對「疫苗戰」早就老神在在,不會受制於人。(攝影/趙世勳)

台灣以往防疫成績被譽為典範,但近日台灣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急遽升溫,華航機師染疫風波愈演愈烈,但台灣在疫苗採購上喪失先機,相關決策衛福部仍以「保密條款」為由,拒絕立委質詢、調閱價格、過程等資料,台灣目前如日中天的經濟表現是否會受到疫苗施打進度影響,可否達成明年年中疫苗覆蓋率6成,達到群體免疫的標準,外界存疑。

台灣施打疫苗速度慢半拍

台灣3月來台約11.7萬劑AZ疫苗,兩劑的防護力約各只有76%、82%,比莫德納、輝瑞(BNT)的保護率各95%、94%要低,加上歐洲藥物管理局(EMA)的安全委員會(PRAC)結論,將罕見的腦靜脈竇血栓(CVST)和腹部血栓,列入AZ疫苗的可能副作用,也導致台灣民眾施打疫苗的興趣缺缺,且預計7月施打的AZ疫苗第二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5月3日接受廣播採訪時都坦言,「這批已經拖太久。」

根據統計,目前美國及英國疫苗施打劑數占總人口比例已經超過七成,歐盟執委會5月3日也提議,放寬外國旅客的入境限制,允許已完全接種新冠肺炎疫苗者、與新冠疫情管控良好地區的的旅客,入境從事觀光和休閒旅行,成為另一個逐漸重返正常的跡象。

第三季世界應該會慢慢開放

生醫專家預測,約2021年第2到第3季,世界會慢慢開放,此刻完全沒有疫苗的國家等同失去競爭力,防疫時間拖得更久,將會暴露出更多經濟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原來在2020年底就可以透過東洋取得外界高度期待BNT疫苗,後來卻因政府的採購數量、價格無法達成共識而破局,甚至傳出疑遭中國施壓,雖然後來曾一度傳出輝瑞藥廠願賣給台灣疫苗,但之後並無下文,陳時中2021年5月3日也證實,和德國BNT公司直接洽談疫苗採購一事,目前「幾乎沒辦法再延續」。

BNT疫苗採購為何破局?根據爆料及媒體報導,2020年9月在某位吳姓立委帶著港商雅各臣、信東生技人員赴衛福部疾管署後,政府採購疫苗的決策改變,但最後決策由誰拍板定案,衛福部至今也未說清楚、講明白。

BNT疫苗採購破局,台灣至今僅拿到AZ疫苗

回到2020年,根據爆料人士指出,因上海復星醫藥子公司「復星醫藥產業」獲「德國BioNTech」授權,在包括台灣在內的區域內獨家開發、推廣、銷售BNT疫苗的權利。

2020年7月衛福部因政治因素考量,欲透過美國輝瑞向德國BioNTech直接購買疫苗, 去年8月20日簽訂三邊協議,其間德國BioNTech還知會上海復星醫藥,台灣區域銷售另尋台灣公司負責,也因此三方陸續在8月、9月簽署mou及CDA商業保密協定,擬購買3,000萬劑疫苗,預定2021年1月200萬劑到貨後,每季另有700萬劑到貨;去年10月12日台灣東洋發重訊,取得德國BioNTech有條件授權。

2020年10月確診及死亡累計人數持續攀升,疫苗成為各國抑制疫情,早點讓生活回歸常態的救命仙丹,而疫苗的效力也是外界關注議題,而其中又以莫德納、BNT的保護力最高。

東洋、疾管署各執一詞成懸案

根據爆料資料,疾管署在取得東洋的授權書及商業證明合作證明文件後,去年10月16日承辦人員通知召開疫苗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視訊會議,依通知信函參與者包括疫管署、台灣東洋有關人員及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專家小組專家台大醫院李秉穎等,但開完視訊會議後,事情卻有了大轉變。

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在去年10月19日告知東洋,採購數量由3,000萬劑改為200萬劑;而這也是東洋與疾管署至今仍各執一詞的「懸案」。

台灣東洋董事長林全於2020年11月12日記者會中指出,德國BNT疫苗代理授權一案,當時所談的授權數量是3,000萬劑。莊人祥則在11月13日反駁,談判時疫苗價格和數量都說得很清楚,疫苗佈局多元,無法只跟一家廠商購買這麼大量。

台灣須6成人口接種才能達「群體免疫」

台灣東洋取得BNT的限期授權後,2020年10月26日發函予疾管署洽談疫苗數量、價格、後續購買等條件,要求11月3日前回函,卻仍無法得到衛福部青睞。

陳時中之後說,因授權效期內,雙方無法合意,隨後暫停談判;不過,衛福部對此召開多次記者會卻仍然未清楚說明,在每劑費用較便宜(28至31美元)、且業者負擔冷鏈費用的前提下,雙方未能合意的癥結點。

台灣採購疫苗總預算為新台幣115億元,根據估算,要有達六成人口完成疫苗接種,台灣才能達到「群體免疫」,等同約需施打3,000萬劑。依政府規劃,國際藥廠的總採購量落在1,981~2,500萬劑,但在歐美等強國「囤貨」搶購的情況下,有些還不確定何時可供貨,倘若當時未失東洋採購疫苗先機,台灣面對「疫苗戰」早就老神在在,不會受制於人。

更多信傳媒報導
人物專訪》黃育仁有本事振興東元嗎?他帶著三家小東元打全新商戰
人物專訪》12年前錯過特斯拉 黃育仁:東元將全力搶攻電動車這50年一次的大機遇
德國媒體點出德國對中國的致命依賴 美中若衝突 德國將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