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烏地和伊朗復交 牽動中東局勢

關係長期緊張的波斯灣國家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在斷交7年後,日前宣布復交,這項發展牽動中東政局。

伊朗、沙烏地時隔7年復交 

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在斷交7年後,於3月10日宣布同意恢復邦交並重設大使館。各界關注,兩國在北京的斡旋下恢復外交關係,對於地區安全乃至於美中在中東的角色,可能帶來哪些新發展。

伊朗和沙烏地這兩個伊斯蘭國家關係長期緊張,教派不同是其中主因之一。統治沙烏地的王室和多數人民為遜尼派,而伊朗主要是什葉派。

兩國經過多年的緊張關係後在2016年斷交,原因是沙烏地處決了一名沙國著名的什葉派神職人員,引發伊朗的強烈不滿,沙烏地駐德黑蘭大使館並遭大批抗議者闖入,利雅徳因此切斷與德黑蘭的關係。

衛報(The Guardian)報導,這兩個相隔著波斯灣的國家長期以來的競爭關係主導著中東政局,緊張並藉由代理人衝突蔓延至敘利亞、伊拉克、黎巴嫩和葉門。

緊張局勢在2019年達到頂峰,當時沙烏地的一個重要石油設施遭到飛彈和無人機襲擊,短暫中斷了該國高達一半的原油生產; 伊朗支持的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outhi)聲稱對這場襲擊負責,但美國官員表示,伊朗直接監督這次襲擊行動。

在葉門,沙烏地領導的聯盟自2015年以來一直與「青年運動」交戰。沙烏地官員也曾多次表達對伊朗核計劃的擔憂,稱這將讓沙烏地王國成為伊朗發動襲擊的首要目標。

確保中東穩定 北京有高度利益

沙伊恢復外交關係北京扮演著斡旋角色,而美國則是在談判過程中的缺席,讓美中在中東地區的競逐受到關注。

伊朗政府發言人賈赫羅米(Ali Bahadori-Jahromi)在推特上發文稱,「沙烏地與伊朗在中國談判達成的歷史性協議,完全由亞洲國家主導,將改變該地區的動態。」

紐約時報(NYT)指出,對美國來說,這項協議顯示,華府不能理所當然認為對長期盟友有著高度影響力。

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報導,中國能擔任斡旋角色,是因為它與這兩個國家都保持著聯繫,北京並從兩國購買石油;美國則是對伊朗實施制裁,並曾因人權議題和沙烏地屢陷緊張。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The Atlantic Council)中東計畫高級訪問研究員傅爾頓(Jonathan Fulton)告訴紐時,北京成功「利用其戰略夥伴關係外交,在波斯灣兩岸建立外交資本。」 「不像美國的平衡策略,以一方對抗另一方,因此其外交能力有限。」

美國是中東首要安全盟友

沙烏地和伊朗官員在北京進行了4天的談判後宣布恢復建交,讓北京居中斡旋的角色受矚,有擔憂聲音指出,中國可能取代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角色,但專家則指出,華府仍是沙烏地的首要安全盟友。

華府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學者法魯克(Yasmine Farouk)表示,沙烏地官員並不打算以中國取代美國。她說,在國防和安全方面,「利雅德仍是用英語思考」。她補充說,不過有鑑於美國可依賴程度有所下降,沙烏地正把握每個機會擴大它的聯盟。

沙伊復交 有助緩和中東緊張

白宮國家安全會議(NSC)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否認,美國在中東事務中留下了空白讓中國填補。柯比表示,沙烏地一直把與伊朗談判的進度告知美國,並強調說,美國「支持緩和該地區緊張局勢的任何努力。」

美國全國公共電台(NPR)報導,沙烏地和伊朗改善關係,有機會幫助緩和中東一系列的緊張局勢。

在葉門,沙烏地正在尋求永久停火,並尋求為與「青年運動」武裝組織長達數年的戰爭找到一條出路。 沙烏地和伊朗復交可能會減少德黑蘭向「青年運動」運送武器,進而協助結束葉門戰爭。

綿延逾10年的敘利亞內戰也可能因沙伊關係改善看到和平曙光。沙烏地長期以來一直支持遜尼派團體,與敘利亞總統巴夏爾(Bashar al-Assad)的政府作戰,而巴夏爾政府本身則是得到伊朗和俄羅斯的支持。隨著越來越多的阿拉伯國家有意和巴夏爾政權重建關係,這場戰爭在敘利亞大部分地區陷入僵局。

此外,沙烏地和伊朗復交也可能改善伊拉克和黎巴嫩的安全狀況,伊朗支持的民兵在這些地方相當活躍。

但這項發展也使美國力促其地區盟友以色列與沙烏地建交的努力複雜化。普遍認為,由於對伊朗擁核的共同擔憂,將有助於以色列與沙烏地這兩個區域對手建立正式關係。

據紐約時報引述知情人士,沙烏地針對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已向美國開出條件,包括降低利雅德出售武器的限制,以及幫助其建立民用的核計劃。這些都顯示,利雅德正在走上更加獨立的外交路線,而美國如何應對中東的新局勢,將持續受到關注。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卡達國王批評延遲援助敘利亞地震災民
世紀強震重創 土敘重建挑戰正開始(影音)
孤立敘利亞行不通 沙國外長:阿拉伯國家需要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