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假期有多少?羨煞台灣人的特休法規,正是法國「競爭力」的來源之一

作者:邱奕捷/法蘭西式培根

「法國的假超多的吧!」;「我碰到的法國人,除了每天早早就下班外,甚至暑假和聖誕節都還有一個月長假欸?」;「這樣公司真的沒問題嗎?會不會很沒競爭力啊?」⋯⋯

一提到我在法國工作,許多朋友立刻聯想到的,就是這裏「假很多」這件事。到底法國人每年可以放多少假?讓我們先直接破題:

25 天「特休假」+通常約 10 天左右的「 RTT 」+國定假日 11 天(但若遇到週六日不另外補假)。

也就是說,在法國一位普通的白領上班族,每年除了週休二日之外,通常還至少會有 40 天以上的假期可以安排。

以下我們一一來看這些制度,並與台灣做個對照:

全球第一個實施「法定特休假」的國家

首先,是現在法國《勞動法》規定,適用所有勞工的 25 天特休假(Congés Payés, 帶薪休假日)

意思是只要你在法國工作而適用勞動法,國家就保障你享有每年 25 天以上的帶薪特休。以台灣來說,也就是相當於現行《勞基法》規定的法定特休假期——但不同的是,台灣勞基法只有 7 天特休假。

「太爽了吧?!法國一直以來都有這麼多假嗎?還是近年才修法規定的?」

別小看法國人對於放假休閒的認真程度:法國,是全世界第一個訂定法律規定特休的國家——早在 1936 年時,法國就正式立法規定,勞工每年須有帶薪特休 15 天。(看看人家是多麼認真而超前地在規劃假日!)

哇! 1936 年的台灣是甚麼時候呢?我們還在「昭和」年間,「民國」都還沒開始呢⋯⋯。法國勞工權利意識起步得早,再加上後續不斷的勞資協商、修改法律,透過國家法規保障的應有權利越來越完整,當中特休假的日數也隨之增加。

再回頭看看現代台灣法定的 7 天特休假,我們的「進度條」簡直是落後人家無數年啊!

「RTT」制度:每週超過 35 小時的工,把假補給你

故事並不是在這裡就結束了。在法國的《勞動法》中,除了法定的特休之外,還有一種叫做「 RTT 」(Réduction du temps de travail, 中文翻譯通常為「減少工時假期」)的制度。

這又是甚麼東西呢?簡單來說,法國現在的法定工時一週是 35 小時;但大部分的人還是每天工作 8 小時的。 8 小時 x 5 天 = 40小時,顯然大於 35 小時了。因此,公司每年會需再用補假的方式,補償員工「超時工作」的部分。

RTT 因企業規定而異,一般而言大約在每年 10 天上下。另外也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法國是以時薪制計算薪水的話(如工讀生、打工族等),是沒有 RTT 這項福利的。

整體來說,在大多數情況下,一般法國白領的每年特休假日(還沒包括國定假日),就是「特休 25 天+補假 10 天= 35 天」。

跟台灣相比,當然法國部分的企業中,也可能有所謂的「責任制」,但至少法律規定的假期,公司是不能不給的——比起「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員工還是多了許多自主控制假期的空間。

國定假日 11 天,遇週末不補假

特休這麼多,那國定假日呢?應該也多到爆表吧?

其實,單在這點上,台灣是「小贏」法國的:法國的國定假日並不多,每年在 11 天左右,而且碰到周末不補假;不僅比起台灣的每年「保證至少放 12 天」(還可能有「小確幸」颱風假)略遜一籌,而且完全沒有「連假」的概念!

舉例來說:堪稱法國新年的聖誕節,也就是僅僅聖誕節當天一日的假期而已,比起台灣農曆新年的連放 6 天,簡直看不到車尾燈啊!

「那到底我常碰到的法國人放暑假、聖誕節大休是怎麼回事?」

實際上,法國人的「聖誕連假」跟「暑假」,並不是「內建」、而是用特休「外掛」請出來的!聖誕節在歐美文化中有如我們的春節,大致上大家都會休個一星期左右,回家和家人團聚,不見得會特別安排旅行;而暑假則是由於孩子的學校放假,一家人當然要在法國人酷愛的陽光盛夏中舉家渡假啦!

這樣以個人特休為主的假期結構,有甚麼特色呢?簡單四個字說明一切:自主可控!

這也帶到了下面想要討論的主題:關於法國人放假這回事,與其爭論是「多」或「少」,不如來探討與學習,它們是如何透過這樣自主且充裕的假期安排,塑造出國家特色競爭力的:

放假多寡和競爭力,不該是「兩難習題」

「什麼,放假怎麼會有競爭力?!」想必許多慣老闆看到此時,早已崩潰外加高八度大罵:「這麼懶散、競爭力何在?現在的年輕人真的是⋯⋯」

但筆者的觀察卻恰恰相反:法國的「競爭力」,跟特休的關係絕對是密不可分的!

為什麼呢?要知道,在當今法國,舉凡體育、藝術、旅遊、美食、音樂、電影、設計⋯⋯等等,所謂第三產業的服務、文創產業,早已是國家整體產值的重心、甚至獨佔鰲頭。而它們,也都和「休閒、生活態度」有著強大關連。

試想,這些法國在全世界擁有「超高競爭力」的產業,不都需要建立在足夠的人們「有時間享受生活」的前提上嗎?如果沒有充裕的假期、人們更成天處在過勞的狀態,誰還能從事這些「休閒」活動呢?

事實上,在全球所謂「大眾旅遊」(Mass Tourism) 的趨勢,正是在特休、週休二日等制度普及後才得以發展。畢竟如果每個人一年到頭都在辛勤工作追求「競爭力」,又怎麼可能會有這些產業的存在呢?

因此,可以不誇張的說:法國擁有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底蘊,但我們難道沒有嗎?為什麼法國卻能發展出傲視全球的精緻「藝文」、「休閒」、「文創」產業?——我認為當中很大的原因,正是從 1936 年的兩週特休開始,法國人經過近百年的「認真玩樂、享受生活」後,才累積出如今的「競爭力」啊!

整個過程大致上如下:人們因自主假期,有了休閒、娛樂的需求,讓整體環境得以發展與日趨成熟——環境的成熟,也反過來提高了人們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與個人品味發展的空間——而這樣的品味要求,最後又使整體環境更上層樓。

多年下來反覆如此,在健全的正向循環下,才形塑了今日「文化立國」的法國;也是這樣的法國,才能使全球觀光客趨之若鶩、創造高額的觀光利潤呀!

試問,如果空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天然美景和許多有天份的創作者,但卻連自己國家的人們都忙到沒時間欣賞,更不用提發展自我品味,擇優汰劣促成產業環境進步了——這樣的國家,怎麼可能發展出真正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文創或旅遊產業呢?

「放假」的學問,與積極意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同前述,由於法國多數的帶薪假期是自主安排,並非以「準時放飯式」的國定假日為主;甚至學校的寒假,也依學校所在地分為三區放假 (最早放和最晚放相差約兩週),所以法國人規劃假期的權力,基本上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這樣的結果是,儘管 5 月、 7 月、 8 月、聖誕節,還是法國的傳統旅遊旺季,但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會有休假的歐洲遊客,在法國或歐洲各地「一直玩一直玩」(歐洲許多國家的法定假期,也都十分充裕)。換言之,對法國人來說,旅遊並不一定非得人擠人不可啊!(想想暑假的墾丁吧)

這樣除了能讓遊客的旅遊品質提升之外,業者也不會只想「炒短線」,靠旺季狠狠賺一票就好——畢竟一年到頭都是開張日,而且本國回頭客是重要客源,還要等人家明年回來玩呢!

所以,我們從法國人的「休這麼多假」中,學到甚麼呢?或許是休假的積極意義吧!法國人的休假制度,很大程度上型塑了他們的生活模式,而這樣的生活模式,正是「軟實力」的根基。

相同的道理:如果我們一邊大聲疾呼要發展文創、旅遊,另一邊卻又讓我們的人民「十萬青年十萬肝」地深受高工時、少休假之苦——那就如同「希望水庫有水、又不希望下雨;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一樣地精神分裂啊!

軟實力,絕不是在「供給面」蠻頭苦幹,就可以開花結果的。何不從「需求面」著手,先創造出一個讓我們能夠多放點假、多點時間空間享受生活的環境呢?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究竟,法國人放多少假?——羨煞台灣人的特休法規,正是法國「競爭力」的來源之一》,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關聯閱讀】
寫給全球化時代下,「游牧型工作者」的生存指南:其實,你可以不用全部「砍掉重練」

年假統一 20 天、聖誕期間「強迫請假」、遇到家暴也能請⋯⋯淺談澳洲雇傭方式與休假種類

作者簡介:

來自台灣,充滿海洋性格的好奇心。始終認為自己想說能寫,卻直到開始下筆才理解不雕花的詞句方有靈魂。相信視野決定思想的高度,於是抓住每個因緣際會在各地生活,目前在巴黎找到身心舒適的經緯。離家一萬公里,在這寫下巴黎與台灣的各種相異與相似,就這麼持之以恆,吧!

更多論壇文章
韓流尬「台」風—吳敦義的一桃殺四士
柳暗花明的總統選情:郭董為韓總解危?
中日關係回到正軌 慎防台日關係脫軌
她在美國,教學生說「台灣腔」用「正體字」
悖於立法旨趣的《危老條例》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