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至今的江戶年節活動和風物詩:《守貞漫稿》(14)

《守貞漫稿》是一部讓人想到江戶時代與現代「一脈相承」的史料。扎根于平民階層的年節活動和風物詩相關的記錄,都讓人強烈地感受到大眾文化與信仰一直傳承到現代社會,從未中斷。讓我們通過喜田川守貞的圖文去追尋那些保留至今從未褪色的江戶小景吧。

幾乎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江戶時代的文化特色

《守貞漫稿》記載了天保(1831年)到慶應末年(1868年),也就是幕末時期江戶的年節活動和風物詩。本文嘗試從中選取一些保留至今的項目。當然這些並不是全貌,但也有不少是生活在令和時代的我們耳熟能詳的東西。

保留至今的主要風物詩和年節活動(用的是農曆日期,與現在的日期略有差異)

門松、注連繩 正月 正月在門上掛注連繩,擺門松等飾物 鴬替神事 正月7日 去天滿宮消彌上一年的災厄和凶事,祈願吉祥 女兒節 3月3日 桃花節。裝飾女兒節人偶,祈禱女兒健康成長。也稱為「上巳」 灌佛會 4月8日 慶祝釋迦牟尼誕生的佛教節日。也叫「花祭」 初鰹 4月中 老江戶的最愛,可以為之「把老婆抵押了」。江戶中期的俳人山口素堂曾將其與初夏風物詩並稱,寫了一首俳句:「青山綠葉杜鵑啼,更有鰹魚初上市。」 端午節 5月5日 祈願兒子健康成長。「兒童節」的原型 淺草川開 5月28日~8月28日 納涼活動。雖然川開儀式(慶祝納涼活動的開始,同時舉行祭拜河神,祭奠水難者,祈求水難止息的活動——譯注)不再,但隅田川的花火大會(煙花大會)如今依然是東京一大盛事 大阪諸祭禮 6月 多處的祭禮活動,包含四天王寺的愛染祭、晦日的住吉祭等 江戶山王社祭禮 6月15日 江戶城鎮城神社日枝神社的祭祀活動。將軍也會親臨觀禮 七夕 7月7日 將願望寫入短簽後掛在竹子上的風俗 盂蘭盆會 7月15日 盂蘭盆節。供養祖靈、故人,寄託哀思的佛教活動 十五夜 8月15日 中秋賞月。供奉糯米團子後食用 神田明神祭礼 9月15日 與德川家相關的祭祀活動。與山王祭並列的江戶一大盛事。從明治時期起改為每年5月舉辦 玄豬 10月亥日 以前是亥日吃糯米糕慶祝秋季豐收,現在只留下了名為「亥子餅」秋季糕點 酉市 11月酉日 在與老鷹和鳥類相關的寺社售賣護身吉祥物「熊手」

本文將配以喜田川守貞的圖文,從中選取一些江戶時代的形式外觀都基本保留至今的節日活動進行介紹。

首先是每年1月在全國各地主要天滿宮舉行的「鴬替神事」。

「鴬」與「鶯」形似,但部首不同。鴬上面和「學」一樣,下面是「鳥」,日語念作「Uso」,與「謊言」同音。太宰府天滿宮的傳承中,菅原道真(神號「天滿大自在天神」,簡稱「天神」。「天神」也是供奉菅原道真的神社的別稱,如下文「龜戶天神」「湯島天神」——譯注)被蜂群襲擊時,是鴬替他擊退了蜂群。由此就有了如果在1月7日這一天去祭拜天神,就能把上一年撒的「謊言」變成「真話」的說法,同時也逐漸轉變成為新年祈福的神事。大阪天滿宮、龜戶天神、湯島天神都是在初天神1月25日(菅原道真生日是6月25日,忌日是2月25日,所以「25日」是與其有關的緣日。「初天神」即每年第一個25日,即1月25日——譯注)舉辦鴬替神事。

參加鴬替神事,人們會收到「木鴬」。「木鴬」是木雕,造型是鴬棲息在樹上。因為鴬是救過天神的鳥,自然也可以守護世人。

守貞將嘉永4年(1851年)在龜戶天神買的木鴬描繪成了畫。或許是買到木鴬讓他很高興,圖文都很詳細,能感受到他的熱情。


(左)守貞在龜戶天神買的「木鴬」。白木雕刻,眼睛和羽毛都是黑色,喙是朱紅色,側面是綠色,腦後部施以金色裝飾。(右)工匠在雕刻龜戶天神的「木鴬」。基本保持了守貞當年買的木鴬的外觀

「守貞今年所購得之鴬鳥圖。彼社頭(龜戶天神)處,販售此物店有十床。各有大中小。圖為中形。」

刻有「亥」字,是因為嘉永4年是豬年。

接下來,介紹從5月28日開始的淺草川開。川開是江戶平民一直喜愛的納涼活動,5月28日到8月28日舉辦。其間還有多次煙火大會。就是隅田川花火大會。

「今夜兩國橋南邊初上花火。諸人、見物船眾多,又岸邊群聚。自今夜,河岸茶店可至夜半。各家掛各色絹面行燈,上有繪圖。」

茶店,按規定本只能開到日暮。但在川開期間卻被允許夜間營業。

「大花火之費,乃由江戶中船宿及兩國邊茶店、食店募之也。」

燃放煙花的資金由花船、茶店分攤。可見江戶是上下一心在舉辦這一盛會。


(左)守貞所繪隅田川花火。雖然只有一艘船,但船上的煙花師傅卻畫得細緻,聚焦在「人」的身上。(右)《名所江戶百景 兩國花火》(廣重畫,安政5年,即1858年,國立國會圖書館藏)中畫了遠處數艘船隻、橋樑還有群眾

守貞畫的畫也很有意思。《名所江戶百景》畫的是遠景,比起煙花師和群眾,更多的是以煙花為中心在描繪,與此相對,守貞卻細緻地描繪了煙花師。煙花師手拿煙花筒,煙花從筒裡發射出去的樣子都看得很分明。

主要描繪煙花現場的煙花師,這點在其他畫師那裡很少見。可見守貞對「人」的熱愛。

在時代浪潮中顛簸的江戶的節日活動

6月15日是山王社祭禮,日枝神社的祭祀活動。

如今,人們仍然保持著傳統,每兩年舉辦一次神幸祭,長達300m左右的祭禮佇列在東京赤阪漫步徐行。

江戶和幕府、山王祭淵源頗深。因為日枝神社是江戶城的鎮城神社,也被視為德川將軍家的產土神(該土地的守護神)。山車和神輿獲許可以從半藏門進入江戶城城內,將軍和御台所(將軍正妻——譯注)也會時不時從吹上御庭(現在的吹上御苑,皇居西南處的庭院)觀禮。

山王祭和神田明神祭禮都是每兩年舉辦一次,同被稱為「天下祭」。

查看《德川實紀》等文獻可知,將軍似乎並非每年都去觀禮。就能夠確認的記錄來看,觀禮山王祭有71次,神田祭僅3次。(參見《江戶的天下祭》,比較都市研究2001年20卷2號)

天下祭山車的修繕費等開銷,幕府以前會資助一部分資金,但也有幕府對此並不積極的時期。原因是財政惡化。

雖然「天保府命前年年大行」(守貞),但天保改革的儉約令發佈後,天下祭也在節儉範圍之內,壯麗的遊行佇列等也不得不縮小規模。

守貞生活的天保慶應年間,正好就是這段時期。大概可以說是江戶節日活動的衰退期吧。

再到文久3年(1863年)第14代將軍德川家茂去了京都之後,直到第15代的德川慶喜,將軍都不在江戶待著。沒有將軍大人親臨觀禮的祭禮就稱不上天下祭了。

對於在時代浪潮中顛簸的祭禮活動,守貞大概是用一種不太真切的視線在旁觀吧。他描繪的山車圖就看不到力量感。


守貞畫的山王社祭禮的兩架山車。天下祭的山車因豪華絢爛而聞名,但守貞的畫裡卻沒什麼裝飾品。不知道是因為當時正處在江戶節日活動的衰退期,所以裝飾物有限,還是因為守貞提不起畫它們的興致......

酉市跟從前完全沒變

最後聊一聊年末的風物詩,酉市。

「十一月酉日,江戶號今日為酉之町,群詣鷲大明神。其社,平日無詣人,唯此日群詣之,祈富貴開運。」

筆者是東京都台東區出身,淺草鷲神社的酉市是自幼熟悉的風物詩。現在,這個神社平時也基本是人跡罕至,門可羅雀。只有在酉市當日,才有賣熊手的攤販擠得滿滿當當,人們如過江之鯽湧入。看來江戶時代也跟現在一樣。

「買熊手者,僅遊女屋、茶屋、料理屋、船宿、芝居相關者買之。」

熊手是保佑生意興隆的吉祥物,做生意的人都會去買。這點也跟現在基本相同,去了酉市,一眼就能看到貼了「已預售」紙張的熊手,這都是當地經營不錯的企業、商店、餐飲店、歌舞伎相關人士買的。

吉祥物熊手,據說模擬的是老鷹一把抓住獵物時爪子的模樣。因有「抓取」福氣和財物的意思,也叫做「Kakkome」。據說現在,神社在酉市當天賣的熊手形狀的護身符也還叫「Kakkome」。

「(熊手)以大為佳。」守貞寫到。據說熊手越大越好,每年買比上一年更大的熊手就能帶來好運。這點也與現在相同。


(左)守貞所繪的熊手。這是大號的,有1丈長(約3.03m)。可見寶舟、米俵、千兩箱、御福面等裝飾物。(右)《十二月之內 霜月酉之町》(豐國繪,安政元年(1854年),國立國會圖書館藏)。讓少年幫助運送熊手的女性

可以看出,酉市從江戶時代傳承至今,顧客群體和銷售方法幾乎完全沒有改變,作為年關風物詩一直傳承至今。

只是,有保留的,就有失去的。下一回打算講一講消失的年節活動和風物詩,並以此作為《守貞漫稿》系列的最終回。

標題圖片:十五夜供奉的月見團子。「機上中央三方盛團子數個,花瓶必插芒供之。」現代做不到這麼豪華,但老房子裡還是保留了這一風物詩。左上是江戶團子的圖。為了強調與京阪的小芋型團子的區別,畫了個大大的正圓(《守貞漫稿》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小林明 [作者簡介]

1964年出生於東京都。曾任Swing Journal社、KK Bestsellers等出版社編輯,2011年起自立門戶。現為編輯工作室「Diranadachi」的法人代表,負責旅行歷史相關雜誌和書冊的編輯,也撰寫文章。主要負責的刊物有廣濟堂Best Mook系列(廣濟堂出版)、Sarai Mook《Sarai的江戶》(小學館)、《歷史人》(KK Bestsellers)、《歷史道》(朝日新聞出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