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花》與你相遇衛武營 蔡博丞以水燈明滅喻生命流轉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丞舞製作團隊《浮花》6日高雄衛武營歌劇院獻演,編舞家蔡博丞取材臺灣民間信仰「放水燈」的祈福儀式,悼念已逝的父親,也對當前的人生進行解剖式思辨;這齣舞作挾全球巡演超過60場的超高人氣,舞者化身水中載浮載沉的水燈,透過細緻的肢體與手姿迴旋更迭,以舞蹈演繹水面下的生命萬物流轉,每個人都是跟隨命運起伏的一朵浮花,雖然燈光會熄滅,記憶永留存。

衛武營策展團隊深掘本土舞蹈能量,邀來具國際規模的在地舞蹈作品。丞舞製作團隊藝術總監蔡博丞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在學期間便持續創作至今的他,作品所呈現出的特殊性,一直無法被狹隘的歸類或定義,征服海內外編舞大賽。

丞舞製作團隊2014年成立,創作嘗試以極限的肢體美學,揉合神秘東方幻想,演繹出純粹的臺灣原生作品,蔡博丞雙人舞作品《浮花》、《Hugin/Munin》、《INNERMOST》與《Orthrus》榮獲多項國內外大獎肯定。

蔡博丞的舞作《浮花》從臺灣出發,迄今飄散世界四大洲,與萬名觀眾分享臺灣原創作品,挾著全球巡演超過60場的超高人氣。2018年度被德國舞蹈雜誌評選為「年度最有潛力之青年編舞家之一」。

《浮花》舞群包括張堅志、張宸寧、張鶴千、張瑀、張元豪、黃依涵、羅立安、劉明軒等8人,舞者化身水中載浮載沉的水燈,以水為憑藉,透過細緻的肢體與手姿迴旋更迭,演繹水面下的萬物流轉,時而寧靜、時而癲狂,呼應生命中的千百迴腸,一如水孕育大地、亦能覆舟奪命,每個人都是跟隨命運起伏的一朵浮花。

蔡博丞表示,我們不能改變現實,但能選擇面對的方式與態度,在他的編舞中,水流隨著肢體的舞動,推向驚濤駭浪的結局,寫實不失詩意、優美卻充滿態度;在生命的波光粼巡間,透過舞作向過往不敢面對的片段道別,獻上祝福,也與自己和解。

《浮花》演出的最後以一幅靜止的畫面做結束。在漆黑的舞台上,只剩下一盞聚光登停留在舞者身上,燈光也許終會熄滅,但記憶將永遠留存下來。

丞舞製作團隊《浮花》6日高雄衛武營歌劇院獻演,舞者化身水燈,詮釋生命流轉。(衛武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