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層政府」復仇或川普咎由自取?

國會眾院情報委員會上周針對「烏克蘭電話門」,對川普總統的彈劾調查舉行公開聽證,除三位資深外交官出席,還有另一位外交官、一位白宮預算辦公室官員秘密作證。使以「造反派」姿態當選總統的川普,與他領導但他從不信任的政府官員,持續33個月的焦土爭鬥達到頂點。川普和共和黨人把國會調查和官員作證,形容為「深層政府」(Deep State)的「復仇」;民主黨人則認為,這是川普咎由自取,罪有應得。

川普是美國歷史上首位從未擔任過任何公職或軍職的總統,他過去對政府的敵意強烈,認為那是「建制派」的堡壘。他蔑視情報機關的報告,常嘲笑為國服務一輩子的職業文官,是「徹底的渣滓」(absolute scum),認為他們與民主黨、媒體沆瀣一氣,是企圖搞垮總統的「邪惡聯盟」。他要求官員效忠他個人,並徹查「不忠者」。

過去環繞川普周圍的重要官員,譬如四星上將國防部長馬提斯、曾任陸軍中將的國安顧問麥馬斯特、曾任陸戰隊上將的白宮幕僚長凱利,以及大企業總裁國務卿提勒森,都是川普挑選任命,按理會對川普言聽計從,忠心耿耿。但事實卻是,他們成為牽制川普的主要力量,被稱為「成人軸心」(axis of adults)。這些高官最後都因川普感覺礙手礙腳,或倦怠失望而掛冠求去。

但川普對「深層政府」的疑慮並未因此稍減。「紐約時報」統計,2018年8月以來,他公開提到「深層政府」達35次。川普一直試圖將職業文官的作用降到最低,因為這些官員只效忠國家,而不是忠於他個人。據美國外交服務協會數據,川普任命的166名大使中,45%是根據忠誠度和競選獻金挑選的政治任命,歷史上比例最高。

儘管如此,政府內部仍有一些曾效力兩黨的職業官員,看不慣川普和他任命的官員膽大妄為,因而設法阻撓川普想達成的目標,比如拖延執行他的命令、向媒體洩漏信息,或請求國會中的盟友介入等。向國會揭露川普與烏克蘭總統電話門的「吹哨者」、中央情報局(CIA)官員,或許就是川普所指的試圖扳倒他的「深層政府」化身。這位官員的揭露,也引發川普自2017月1月上任以來最大的危機─被國會眾院彈劾調查。

更受關注的是,包括前後任駐烏克蘭大使尤凡諾維契、泰勒、駐歐盟大使桑德蘭、副總統潘斯的外交政策助理威廉姆斯、前白宮俄羅斯事務顧問菲奧娜‧希爾、副助理國務卿肯特、白宮預算處官員桑迪等,都無懼白宮壓力,紛紛站出來指控川普為自身政治利益,而濫用職權。

他們自認並非「復仇」,而是站在國家利益立場,即使可能丟官,或面臨來自總統以降的各種詆毀、貶低威脅,也要挺身而出。川普和共和黨議員口口聲聲要曝光匿名的「吹哨者」,其實這些不顧個人安危,敢於站到鎂光燈下接受檢驗的官員需要更大勇氣,更值得敬佩。

雖然川普和他的支持者不斷重覆他的兩條申辯理由:他的目的只在施壓烏克蘭調查前副總統白登「涉嫌貪腐」的行為;美國還是於今年9月撥款給烏國軍援,意指不存在交換條件。但民主黨人認為,白宮最終撥款給烏克蘭政府,是在得知「吹哨者」向國會舉報川普施壓烏克蘭總統調查白登兩天後,時機恰恰說明,川普是明知故犯。

民主黨國會領袖上周以「行賄」(bribery)新罪名指控川普,希望讓選民認識事態的嚴重性。民主黨主導的彈劾調查希望證明兩點:其一,川普希望烏克蘭佐證他在2016年大選的一個陰謀論,即偏愛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喜萊莉.柯林頓的前烏克蘭貪腐政客,曾干預美國選舉,暗助柯林頓;其二,川普希望烏克蘭「幫(他個人)一個忙」,調查2020年總統大選的對手白登父子在烏克蘭「以權謀私」。

為此,川普提出兩個交換條件:一,不扣押給烏克蘭的近4億美元軍援;二,邀請烏克蘭總統訪問白宮。白宮代理幕僚長穆瓦尼上月也公開承認確實存在「交換條件」,但在國會民主黨人看來,川普不只是濫權和條件交換問題,而是「賄賂」,已構成彈劾要件。

至於賄賂罪名能否讓川普下台,已不屬於法律範疇,而屬於政治判斷。雖然國會參院目前由共和黨控制,使彈劾案在參院通過的機會不大,但民意如流水,政治氣候瞬息萬變,誰也難打包票川普可高枕無憂。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直播〉港警民理大外激戰 駐港解放軍戒備 學生錄影求助
Costco隱藏小物大揭密!網友狂推4樣必敗「保養品」
川普在劫難逃?9度神準預測美大選教授:他逃不過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