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瑪士迴旋如何定格空中?盤點東奧五大「劇場化」視覺科技

「Taiwan IN!」的金牌羽球壓線得分、銀牌的「湯瑪士迴旋」,還在你腦中華麗回放?這些東奧經典畫面之所以令人回味無窮,多虧了視覺科技帶領觀眾身歷其境、零死角感受現場。《遠見》一文盤點五大東奧「劇場化」創新科技,帶你重回螢幕前振臂狂呼的時刻。

所有人屏住氣息,專注於奧運體操場上,李智凱的招牌絕招「湯瑪士迴旋」,只見他行雲流水般施展45秒複雜迴旋,最終「完美落地」。

45秒之後,全球觀眾還在回味腦中留下的迴旋軌跡之際,現場鏡頭立刻慢動作回放360度環繞影像,讓所有人看見空中定格的李智凱,不同角度的完美姿態,重現電影《駭客任務》裡的基努李維慢動作閃子彈的經典橋段。

▼ 李智凱奪銀賽事精華

2020東京奧運如同過去每屆奧運,帶給全球觀眾新的觀賽體驗,今年加入更多攝影與運算技術,在全球「行動不便」的疫情時代,將刺激有趣的「沉浸式」視覺娛樂帶給觀眾。

奧林匹克廣播服務公司(Olympic Broadcasting Services)圖像主管埃達爾(Kim Erdahl)強調,「我們積極使用新科技,讓觀眾更容易理解並享受比賽。」

更真實的臨場感,重現競技每一秒

在奧運的許多項目裡,多家數位廠商運用數據的蒐集和計算,提供觀眾更詳細的資訊,其中五項受到矚目的視覺科技,包括:

一、360度環繞重播

採用項目:3對3籃球、體操、田徑、小輪車競速與自由式小輪車(BMX)、14洞高爾夫、女子足球決賽、滑板、運動攀岩、排球。

在體操場上,倒立的慢動作以360度鏡頭回放,令人讚嘆不已,這個畫面的背後,其實仰賴奧運現場以環形架設的60-80台4K高速攝影機。

這些高速攝影機均勻地分布在會場內,捕捉每一個角度的畫面。只需要5秒不到的時間,轉播員就能將完整的回放畫面呈現給觀眾。

二、鷹眼技術

採用項目:網球、排球、羽球、足球。

「IN!」羽球男雙「麟洋配」的最後一球,經由鷹眼(hawk- eye)系統回放後,判定為界內,T字型的畫面也快速成為網路迷因。

▼ 「麟洋配」奪金賽事精華

根據鷹眼公司指出,系統其實並不是直接將攝影回放,而是藉由多台高速攝影機拍攝,加上3D建模與計算後,重現球的軌跡與落點。

目前在各大球類賽事裡,鷹眼系統已經成為輔助裁判的重要技術,其中羽球項目是比較特別的一種,因為羽球並非一顆「球」,而是羽毛帶飛,所以軌跡與落點判斷較為困難。

三、3D追蹤技術

採用項目:田徑 100m、400 米(包括十項全能),200m(包括七項全能)、4x100 米接力賽。

「台灣最速男」楊俊瀚雖然止步於小組賽,但是田徑跑步比賽仍然受到關注。

東京奧運採用了由英特爾(Intel)和阿里巴巴開發的3D運動員捕捉技術 (3D Athlete Tracking),把觀測到的移動數據進一步化為圖像,在重播時用從藍色、橘色到紅色的軌跡表示速度的變化,讓運動員的風馳電掣都能一目瞭然。

▼ 此次東京奧運在田徑場上運用3D追蹤技術

四、生物識別數據顯示

採用項目:射箭

射箭是相對寧靜的運動項目,但今年的奧運,卻可以一窺選手心中的洶湧澎派。本次奧運首度採用「生物識別」技術,應用在射箭項目,透過12米外的4台攝影機,觀察選手臉上的血管顏色變化,判斷血液的流速,進而得出選手的心跳數值。

讓螢幕前的觀眾,緊隨著弓的張力繃緊與釋放。

本屆台灣男子射箭隊魏均珩、湯智鈞、鄧宇成射下團體銀牌,可惜台灣轉播並未顯示這項數值,有興趣的觀眾,可以到國外畫面感受選手射出每支箭的心跳。

五、虛擬 3D 圖形+AR擴增實境

採用項目:運動攀岩

首度列為奧運賽事的攀岩,在視覺技術運用上,同樣用心。

攀岩競技場是由多個拳頭大小的支點,分布在高達四層樓高的岩壁上,對於選手而言,每一個支點都代表著不同的難度。

今年在攀岩轉播中出現的虛擬3D圖形,使用AR擴增實境科技,在岩壁上進行顏色後製,讓觀眾能明白每一顆支點所處的角度,並藉此理解岩壁上的每位「蜘蛛人」面臨的難題是何等嚴峻。

賽場「劇場化」,帶入沉浸式體驗

視覺科技把東奧帶到全球觀眾的眼前,「增加觀賞娛樂」與「協助裁判決策」是運動賽事使用視覺科技的兩大主要目的,比起協助裁判,東京奧運的視覺科技加入更多的細節,提供更加豐富的娛樂感,讓賽場變劇場,觀眾得以沉浸在運動舞台的精采演出裡。

歐洲學者卡列賈(Gordon Calleja)曾談到沉浸體驗包含六種沉浸方式,其中的「感官沉浸」和「空間沉浸」的特性,經常能在劇場的表演中發現,這兩項沉浸特性,也正是今年度東奧採用的視覺科技主軸。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

今日推薦奧運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