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透標準模糊 衝擊台灣外貿

旺報【記者吳泓勳╱台北報導】 民進黨政府預定31日強硬通過「反滲透法」立法三讀,激起外界質疑反彈,其中關鍵在於法條「滲透」標準模糊,更恐延伸至經貿領域對大陸台商形成恫嚇。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企管系副教授陳弘信認為,該法條背後隱含減少兩岸交流意味,不少大陸台商對此感到擔心與憤怒,認為一旦通過立法將影響台灣外貿,尤其大陸市場占台灣出口超過1/3,恐進而對明年總體經濟形成衝擊。 陳弘信表示,有些大型台商不乏將利潤回流台灣,例如雖在兩岸都有設廠,但安排把馬達組裝最後一道工序運回台灣完成再行出口,有意將出口利潤留在台灣。但未來在「反滲透法」力阻兩岸交流意向下,對台商去大陸顯然不歡迎,讓台商不見得要回台,送至東南亞廠加工也可以,但最終受衝擊仍是台灣。 往返兩岸台人憂心 民進黨政府預計31日在立法院會期最後一天讓「反滲透法」過關三讀。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29日政見會辯論時表示,「反滲透法」是反滲透,不是反交流,強調不會讓一般人民因兩岸正常交流而受影響。 但整體法案由於條文模糊,解釋空間太大,自推出以來持續遭常往返兩岸的台商與在陸工作台灣人表示憂心。 經常來往兩岸的財務專業人員坦言,對「反滲透法」通過感到擔心,裁量解釋空間太大、太模糊。到大陸出差不免吃飯應酬,不可能知道參加的都是什麼人,若要從嚴解釋,只要席間有大陸官方人員,都可能被羅織入罪。 營造台灣封閉形象 擴大來看,對大陸經商的台商也可能形成恫嚇,陳弘信說,該法目的就在刻意造成兩岸交流阻礙,不少各地台商對此法感到氣憤。 他認為民進黨政府此舉是為了選票不顧經濟傷害,會對台灣進出口有所影響,雖然具體衝擊要看「反滲透法」真通過後的執行情形,才能知道對總體經濟衝擊,但過程中已先無形在國際間營造台灣封閉、鎖國的形象。 陳弘信認為,台商經濟活動不需要被恐嚇,選擇市場是自由意志,沒人跟錢過不去,不需要透過政府政策指導哪個市場最好,認為台商經貿應跟政治切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