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素不足也和癌病風險有關!遠離大腸癌該注意維生素D與鈣質


【古川健司(日本醫學博士)】許多國外研究都顯示,大腸癌和乳癌的發作風險來自維生素D補充不足。

二○○四年,哈佛大學的費斯卡尼奇(Diane Feskanich)博士等人進行了三年的研究,追蹤調查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和大腸癌發作風險,以下說明該調查的臨床結果:

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低於30 ng/ml的人,比起高於該濃度的人,大腸癌發作風險提高達兩倍。

此外,《美國預防醫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於二○○七年刊登了加州大學戈勒姆博士(Edward D. Gorham)的研究,其中指出,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高於33 ng/ml的人,比起低於12 ng/ml的情況,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要低50%。

相關的研究還包括哈佛大學的安克博士於二○○八年發表、長達十一年的追蹤調查報告,報告中指出,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通常較高的人,即使出現大腸癌症狀,死亡風險也偏低。

美國的傅利曼博士等團隊,針對年齡在十七歲以上的一萬六八一八名受試者進行調查,當中共有五三六人因大腸癌死亡,團隊將這些人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分為三個區間進行研究。

經過長達十二年的追蹤調查後,結果顯示,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未滿20 ng/ml的患者死亡機率在100%的情況下,20~30 ng/ml為44%,30 ng/ml以上為28%,死亡人數明顯減少。

在許多國外研究佐證下,可知大腸癌正是維生素D得以發揮最大功效的癌症之一。

鈣質對大腸癌的抑制效果

維生素D在治療大腸癌上特別有效的原因,除了前文提到維生素D對於細胞的四個作用之外,也包括維生素D有幫助吸收鈣的功能。因此,鈣也是在預防大腸癌過程中發揮重大作用的角色。

在預防大腸癌的機制上,鈣質先經由腸道吸收之後,會刺激腸道內腔的上皮細胞,使其活化。藉由這個過程,腸道中易致癌的脂肪酸或次級膽汁酸,會被鈣質吸附,進而阻止癌細胞的增生與分化。

更多與大腸癌相關的研究資料,下一頁看更多~


鈣質抑制大腸癌的效果,也有來自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問卷調查的進一步佐證。

調查對象包括四十五歲到七十四歲男女。研究人員詳細調查每一位受試者的飲食習慣之後,計算出鈣質與維生素D的每日攝取量,接著再統計不同受試群體五年來大腸癌的發生機率。

調查結果顯示,鈣攝取量(一日700mg以上)較多的男性,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降低40%(圖表5)。雖然在女性受試者身上並未觀察到有意義的關聯,不過調查結果仍舊顯示,攝取有助於吸收的維生素D,對於男性的大腸癌預防有一定的成效。

鈣質抑制大腸癌的效果
鈣質抑制大腸癌的效果

世代研究中的大腸癌風險

針對這個結果,前述的多目的世代研究也對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與大腸癌發作風險的關聯性展開調查。

將保存用血液的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從最低到最高分為四個群體,比較各自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如圖表6所示,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較高的男性,風險降至20~30%;至於女性,則幾乎看不出維生素D與大腸癌風險的關聯性。

維生素D濃度與大腸癌發作風險的關聯性
維生素D濃度與大腸癌發作風險的關聯性

另一方面,如果分別調查大腸其他部位,可明顯看出直腸癌及結腸癌與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的關係。特別是直腸癌。

圖表7中,將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最低群體視為1,依男性、女性各自分為第二群體、第三群體和最高群體共四組,並以危險對比值(Odds Ratio,OR)來表示維生素D與罹患直腸癌的風險關係。

直腸癌及結腸癌與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的關係
直腸癌及結腸癌與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的關係

所謂危險對比值,意指將兩個事件中某事件發生機率量化後的數值。在未罹患直腸癌的人,和罹患直腸癌的人這兩個群組中,危險對比值高於1代表風險上升,低於1代表風險降低。

從圖表中可發現,直腸癌的危險對比值中,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較高的男性與女性(尤其是男性)明顯偏低。

從這個結果來看,我判斷維生素D在人體內充分合成,是罹患大腸癌等癌症風險降低的原因。

本文摘自《生酮飲食X維生素D,打造最強癌症療法》/古川健司(日本醫學博士)/世茂出版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維生素D不足,大腸癌發作率高2倍!博士:一招降40%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