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外文摘:維園,一張巨大的空椅子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蘋果日報》發表文章《讓心中燭光鋪滿維園照亮世界》,作者李平說,維園31年的六四燭光,讓天安門母親感到溫暖──"照亮我們艱難的路程"。維園31年的六四燭光,讓國際社會看到香港人的精神──"照亮了香港人的名字"。今年六四之夜,維園燭光之海不再、人海不再,一如劉曉波獲頒諾貝爾和平獎時的空凳,場面讓人心酸、讓人落淚。然而,空凳樹起了劉曉波不曲不撓追求民主的形象,空蕩蕩的維園依然鋪滿香港人心中的燭光,鋪滿香港人對六四死難者親人的溫情,鋪滿香港人追求民主、自由的熱情。

作者說,維園的六四燭光集會一直被視為香港一國兩制的一個象征,如今燭光熄滅,正正是一國兩制又熄滅了一盞燈。雖然當局只以防疫為由而非以國安法封殺維園燭光集會,雖然林鄭月娥還在扭扭擰擰不公開宣判"結束一黨專政"口號違法,但香港親共政客、中共御用學者取締支聯會、取締維園燭光集會之聲不絕,當局今日又將出動7,000警力布防,在在顯示港人曾享有的一國兩制之下的言論自由、集會自由,已隨維園燭光之海消失。

作者說,顯而易見的是,六四之夜清空維園,清空不了已烙印在香港人心中的維園燭光,清空不了維園燭光照亮世界的歷史,只不過是讓維園的燭光在香港人心中點亮。而且,願意點起心中燭光的人,只會比往年更多,結果就是對六四的緬懷、對民主自由的訴求,更加深入人心。

"真正的醜聞"

《紐約時報》發表文章《新冠病毒"實驗室洩露說"背後真正的醜聞》,作者Bret L. Stephens認為,如果新冠疫情最終被證實是由中國武漢一家實驗室的洩漏引起的,這將成為歷史上最大的科學醜聞之一。但是這個尚未證實的可能醜聞掩蓋了一個依然有待消化的真正醜聞,那就是太多媒體守門人(既有社交網絡也有主流媒體)長期拒絕認真對待實驗室洩漏理論。

文章說,Facebook今年2月在其平台上禁止了實驗室洩漏理論,而一直充當中國政權宣傳喉舌的世界衛生組織是否應該成為Facebook上關於新冠病毒"虛假信息"的權威?如果像Facebook這樣的公司的目標是讓世界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而不是在模仿中國政府的非自由主義方法的同時為其虛假信息洗白,那就不應該是這樣。值得贊揚的是,Facebook上周改變了立場。新聞機構正在悄悄地糾正(或偷偷編輯)去年的輕視性報道,有時會使用武漢實驗室工作人員在2019年秋季感染類似新冠病毒病的新信息作為遮羞布。公共衛生界正在重新審視它的新冠病毒起源故事。

GDP只是重要指標之一

一位大陸學者寫文章為大陸沒有任何一個城市的人均GDP超過台灣感到遺憾,因為如果大陸有許多城市人均GDP超過台灣,就可以顯示大陸的制度比台灣好。台灣《風傳媒》發表文章《人均GDP的迷思》,作者林祖嘉指出,GDP只是衡量一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經濟發展還有其他很重要的指標,比方說,通貨膨脹率、失業率及所得分配都是顯示一個社會經濟表現的重要指標。如果再把層次拉高一點,國際上有很多重要的社會發展指標,包括人均壽命、教育水准、醫療品質、空氣污染、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選舉制度與政府效能等等,這些都是所謂"制度"下的產物。如果要談"制度競爭",當然不只是看經濟表現而已,其他的指標應該都是人們選擇的重要考慮因素。

文章說,本來大陸幾個一線城市的人均GDP已經超過台灣,但是在這一次人口普查的結果顯示又低於台灣,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是因為這幾個城市的人口數比原先估計的多了很多,導致其人均GDP被拉低。其實這反應大陸統計上經常出現的問題,就是統計數據的不確實,而造成人們對其統計數據的信任問題。其次,在西方國家(包括台灣在內)通常只有計算"國家"GDP及人均GDP,而很少看到計算"城市"GDP的,因為GDP中包括進出口,這些是海關統計,大都屬於屬中央政府,一般地方政府不會有海關統計,因此城市就很難去統計其GDP的大小。而地方政府在計算國民所得時,會采用要素所得的統計方式,包括薪資、利息、租金與利潤等方式來計算。而為了能實際反應一個家庭可使用所得的大小,因此通常都會用所謂的"家戶可支配所得"(household disposable income)。因此,如果兩岸真的要比較收入的高低,應該用家戶所得來比較可能更為精准。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