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上漲 小費名目氾濫 專家教你如何說不

物價上升,各種費用開銷也水漲船高,許多消費者發現,連小費也以各種管道、各種名目,出現在一些不尋常的地方,網友抱怨,連買瓶礦泉水,或開車經過「得來速」(drive through),或自助點餐,竟然都被要求是否支付18%的小費。

芝加哥ABC新聞頻道報導,南佛羅里達大學行銷與商業教授畢斯瓦斯(Dipayan Biswas)說,他研究小費已經長達十年,目前這種新的小費趨勢,在電子結帳平台問世後更是蓬勃發展,加上疫情、通貨膨脹,更加速了各行各業要求消費者支付小費的做法。

畢斯瓦斯表示,現在有更多企業、商家允許收取小費,希望藉此讓該份工作更能吸引員工上門,「我已經厭倦了小費,對吧?所以我最擔心的是這種做法,將影響到真正靠小費生存的行業」。

禮儀專家法利(Thomas P. Farley)說,小費的概念,源自於消費者獎勵工資最低的服務人員,在他的的「毫不猶豫會給小費的名單」中,只有三種人選,那就是服務生、調酒師以及洗手間服務員,他說,長久下去,是否屆時連到診所看醫生,或到牙醫辦公室看牙等,都得支付小費。

法利表示,支付小費時,建議不要使用現金,另外,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立場,不必為了沒有付小費而內疚,說「不」是每個人的權利。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與中國政府有關 成都駭客組織盜走美紓困金2000萬
買禮品卡謝師 儲值被盜領
芝5死命案 家暴夫兇手案發前剛獲准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