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碰上神仙魚 迸出粉紅光

臺灣軸孔珊瑚與來自亞馬遜的神仙魚,能迸出什麼樣的火花呢?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助理教授龔紘毅,與芝林公司產學合作用基因轉殖的技術,歷經三年多的研發,開發出全球第一隻帶有珊瑚基因的神仙魚,會發出討喜的粉紅螢光。 海大養殖系助理教授龔紘毅利用魚類肌肉專一性基因增強子及啟動子,驅動臺灣珊瑚螢光蛋白基因,在肌肉強烈表現的專利技術,同時,摒棄過去以生殖腺電破法,進行神仙魚轉殖的方式,改以自行開發的顯微注射法,進行神仙魚一個細胞期受精卵之高存活率及高表現率之轉殖。 他成功應用由高海大海洋生物技術系陳鳴泉副教授,自臺灣本土軸孔珊瑚中,選殖出的粉紅色螢光蛋白基因,讓神仙魚身上表現出粉紅色的螢光。 龔紘毅說,這項「新穎肌肉增強子序列及其應用」技術,已於去年申請臺灣及中國發明專利,並於今年技轉「新穎肌肉專一性表現單元應用於建立基因轉殖螢光觀賞魚」,給芝林公司以繼續開發新型中大型螢光觀賞魚。 同時,這次應用在神仙魚卵顯微注射技術,不但,可用於進行神仙魚基因轉殖,以及基因弱化、或剔除之神仙魚分子遺傳學研究,對於未來神仙魚之功能性基因研究及遺傳育種工作也相當重要。 芝林公司董事長林育禾表示,神仙魚是臺灣觀賞魚外銷的重要魚種,原產於亞馬遜河,由於體態優美廣受消費者喜愛;神仙魚品種經三十年育種,全球目前已成功開發出三十二種花紋等不同的品系。 但神仙魚的顯色細胞缺乏粉紅色系的製造機制,因此全世界的科學家與育種專家經過多年的努力,遲遲無法研發出消費者所期待及喜愛的粉紅神仙魚。此次與海大合作,成功開發粉紅色系列的螢光魚,再次證明臺灣在基因轉殖魚的技術居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林育禾說,由於華人特別喜歡紅色系的觀賞魚,認為紅色象徵吉利,能夠招財及招好桃花,相信這此次粉紅系列之螢光魚的開發,可以突破以往螢光魚越夜越美麗的限制,白晝下也非常具有觀賞價值,成功建立「螢光魚日夜雙景之觀賞模式」。 芝林為開發獨特、新穎之觀賞魚,掌握國際市場商機,除自行研發育種外,更透過與國內學研界合作研究,引進先進關鍵技術,由小型轉殖螢光斑馬魚推向具有專利與研發成果之中大型轉殖螢光魚。 「第一代中型慈鯛科粉紅螢光神仙魚-水中粉紅天使」,今天至十二日在南港展覽館舉行的「臺灣國際觀賞魚博覽會」正式對外發表,展現臺灣研發基因轉殖螢光觀賞魚尖端技術、優異的水產生物技術研發能力,以及業界觀賞魚培育能力之厚實,足以引領世界觀賞水族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