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逾半華裔遭遇歧視 8成保持警惕

八成以上華人處於一直高度警惕,圖為法拉盛街頭低頭走路的民眾。(記者鄭怡嫣/攝影)
八成以上華人處於一直高度警惕,圖為法拉盛街頭低頭走路的民眾。(記者鄭怡嫣/攝影)

哥倫比亞大學26日發布的報告顯示,新冠疫情及仇恨亞裔犯罪激增的大背景下,在紐約市及加州,過半華裔受到過某種形式的歧視,八成華裔對於種族主義一直保持高度的警惕狀態,擔心自己與家人的安全,回避在某些場合出現;對22位紐約華裔居民的深度訪談也顯示,由於疫情,華裔居民的心理健康、日常生活、就業求職等經濟活動都受到了制約。

報告的研究員之一、哥大社會工作學院教授高琴的介紹,哥大從2012年開始,就會追蹤紐約市民的生活狀況與經歷,但一直以來僅使用英語與西班牙語進行調查,隨著亞裔的全市人口比例越來越多,哥大從2018年起便籌畫增大亞裔尤其是華人的樣本量,並用中文進行調查。2020年疫情來襲,哥大首次作了針對華裔居民受歧視的調查,此次作的第二輪調查,範圍則從紐約擴大到加州,進行東西兩岸的對比,也追加了22位紐約華人的深度訪談。

「發現令人沮喪」,高琴說,「但這就是現實,東西兩岸的華人受歧視的差別不大,比率都相當地高,而華人即使沒有直接受歧視的經歷,也因為心理壓力的蔓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很高的警惕性」。

這份報告顯示,在2021年6月至12月期间,紐約市及加州過半的華裔居民表示受到過某種形式的歧視,57%的紐約華人表示自己與他人相比,未受到足夠的尊重,39%表示在餐廳或商店受到不公正的對待,31%則曾被威脅或騷擾。

與種族主義相關的警惕(racism-related vigilance),被稱為預期壓力,是一種慢性的應激反應,當事人不得不反覆思考過去與種族主義相關的經歷,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一直處於警惕狀態。這份報告還顯示,八成以上在紐約市及加州的華裔都一直保持高度的警惕狀態,82%的紐約華人擔心仇恨犯罪影響自己與家人的安全,73%則回避在某些場合出現。

接受深度訪談的紐約華人Anna,久居紐約30年,曾有很強的歸屬感,但疫情期間,她多次遭遇種族歧視,一次在家附近散步時,一個男人對她低聲說 「Chink」,另一次在停車場,又一位男人對她大喊「滾回你自己的國家」,她感到被貶低、輕視,變得不想與任何人說話,每當女兒們外出時,她也總是坐立不安,盡量讓她的三個孩子待在家中。

另一位接受深度訪談的法拉盛居民John說,高中時隨家人來到紐約,疫情期間,卻因所在的國際性旅館無法維持運營失去工作,從事酒店清潔工作的母親也失業,服務行業的父親從全職轉為兼職,成為全家的唯一收入來源,生計問題外,他們還在經歷種族歧視,曾在地鐵上被罵「中國病毒」。

研究表示,對於華裔,疫情期間的仇恨犯罪及歧視仍是很惡劣的社會現象,也在不斷持續,嚴重影響亞裔居民的日常活動自由、心理健康和社會歸屬感,需要更多的干預方案,也需要與其他族裔聯合,反抗種族主義惡行。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通膨傷不起…制裁俄羅斯 逾半民眾不願犧牲美經濟
天普商場坍塌 6人一度被困 獲救驚魂未定「太可怕了」
孩子屠殺孩子暗潮洶湧 紐約公校繳獲近20把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