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 宅經濟成功突圍

疫情下改變全球民眾生活,各企業也重新展開部署,「宅經濟」順勢成為消費及經營策略中不得不選擇的途徑。企業若想在宅經濟下突圍,一大重點是要更有效的資源運用,並與消費者建立互動關係。

由宅經濟的增長趨勢來看,若分析美國百大網上零售商中的八十家網站交易,相關數據可以證實類似結果,若看美國在疫情期間有更多的民眾因留在家中,相對投入網購而帶動的家具和室內裝飾品、家居裝修用品及電器等需求量來看,或許可以得到印證。

香港貿易發展局最近在網上舉行的第四屆創智營商博覽會中,以「驅動遙距新機遇」為主題,探討疫情下的最新趨勢和挑戰,有多位業界專家探討中小企業如何利用科技創意、電商等方案,把握疫情下的營商機會。其中提到的方法之一,是應善用合作夥伴營銷(partner marketing),透過與值得信賴的夥伴合作,善用其長處和資源,以確保投放的資源能帶來成果,進一步達到雙贏局面。

疫情下受到封城及社交距離的限制,加上跨境電商加速發展,使實體店零售表現低迷。美國零售業聯合會的數據顯示,感恩節和「黑色星期五」的店內客流量,比同期分別下降五成五和三成七,相對電子商貿銷路卻增長快速。

根據Mastercard Spending Pulse的數據,在二○二○年七十五天的購物旺季期間,網上銷路比二○一九年同期增長四成九,而網上銷路呈現的升勢展現出來的另一現象,是全球電子商貿巨頭亞馬遜(Amazon)在二○二○年旺季期間,銷售增長創下了歷史新高。

同樣的,看看西歐狀況,英國全年最繁忙的購物旺季也在「黑色星期五」開始,但表現令人失望。英國最大信用卡機構Barclaycard數據顯示,在二○二○年的「黑色星期五」中,實體店和網上支付金額按年大跌一成。市場研究機構Springboard估計,在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至十二月二十六日期間,英國的客流量較上年同期下降六成二,調查另外發現,有六成三的英國消費者於二○二○年聖誕節期間減少了消費。

法國在第二次全國封城下,「黑色星期五」減價的攻勢延後了一周,到二○二○年十二月四日才開始,但根據法國全國統計和經濟研究所(INSEE)的報告,十一月份的消費信心降至近兩年的最低水平,也因為封城的關係,有更多消費者轉向網上消費。法國電子商貿聯合會(Fevad)預估,以二○二○年最後一季的網上零售按年應增長八·五%左右,但網上零售增長,不足以彌補服務業的收入損失。

年終銷售狀況較為正面的德國,在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中,二○二○年十月份的零售額比上年同期實質增長八·二%。德國零售業聯合會(HDE)同時證實了這一點,估計十一月和十二月銷售旺季的零售額,將小幅增長一·二%。整體來說,疫情期間消費者因為須留在家中,因此食品、DIY用品及家庭用品的需求尤其強勁,但非必要商品的零售額,則很可能大幅減少。

回過頭來看亞洲,因為疫情讓許多經濟體零售帶來衝擊,但中國大陸掀起的「雙十一」購物節卻再度創下了新紀錄。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公佈的「雙十一」期間銷售額,高達七百四十億美元。由於中國大陸二○二○年是經濟正成長的經濟體,許多跨國公司將焦點轉到中國零售,希望彌補銷售收入的部份損失,其中還包括約二百家的國際奢侈品牌,許多業者如Balenciaga和Prada都是首次參加「雙十一」購物節,且預料未來仍會繼續參與。

二○二○亞洲年終銷售情況普遍較好,日本經濟產業省公佈,二○二○年十月份零售額增長六·四%,為八個月來首次增長,且增幅是近十二個月來最高,反映消費需求正在回升。十一月份的零售額也有○·七%增長,顯示該國零售市場後勢仍屬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