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二度重襲 萬華何日重現風華

萬華地區疫情嚴峻,北市環保局16日在陸軍化學兵群支援下,啟動第2波全區地毯式大消毒。以往熱鬧的華西街商圈,多數商家都已拉下鐵門,暫停營業。(黃世麒攝)
萬華地區疫情嚴峻,北市環保局16日在陸軍化學兵群支援下,啟動第2波全區地毯式大消毒。以往熱鬧的華西街商圈,多數商家都已拉下鐵門,暫停營業。(黃世麒攝)

台灣終究躲不過新冠肺炎肆虐!5月15日上午10點45分,相信雙北民眾,尤其是身處重災區的萬華人應永難忘懷,那一刻,雙北進入三級警戒,萬華背負上原罪,也在那一刻,艋舺喧鬧的街頭,剎時成空,熾熱的日頭高掛,卻暖不了在地人的心,時光彷佛倒流18年,周邊和平醫院SARS封院時的驚懼再度湧現;兩度位處最嚴重的疫病風暴中心,萬華人的無奈與憤怒,誰人能知。

曾經歌舞昇平 人走茶涼

萬華昔稱艋舺,鄰近淡水河畔,曾是台北盛極一時的貿易集散地,風起雲湧,車水馬龍,很多人在這發跡,賺得盆滿缽滿就想享樂,茶室文化,幫派角頭,各行各業,應運而生。只是隨城市發展重心轉移,曾經白日繁華、夜晚歌舞昇平的艋舺,風華漸退,雖有著人走茶涼的淡淡哀思,仍保有著其獨特的文化和精神。

指揮官陳時中在說明疫情時,曾以「人與人間的連結」形容確診個案與茶室的關聯,撇除有色眼光,其實這樣的說法正隱含著客人與女侍間在情感、精神上的緊密結合,也是為何艋舺沒落後,茶室並未消失。即使隱身在幽暗的巷弄,那份濃濃的情感寄託,不管是貴為獅子會長,還是社會底層的販夫走卒,都能找到心靈上的歸屬。

無奈本土疫情爆發,14日新增29例本土確診個案,就有16例與茶藝館有關,萬華成了重災區,接下來幾乎所有的染疫源頭都指向萬華。茶室成為眾矢之的,被貼上病毒的標籤,甚至成為萬華的恥辱,原本人潮就不多的茶室老街更顯空蕩。疫情終將過去,朗朗晴空下,阿公店的茶室文化能否存續?只能交給老天決定。

創新傳統交織 成就新貌

萬華所在的西區盛極轉衰,政府近年投注大量資源復興,經過鐵路地下化、西區門戶計畫變革、萬大捷運線興建、市場改建和台北燈節移師萬華,萬華正呈現出不一樣面貌。龍山寺、華西街夜市保留原汁原味,創新與傳統競逐下,成就萬華今天的姿態。

但疫情來襲,平時觀光客和萬華人熟悉的景象瞬間崩壞。熙來攘往的彩虹地景,人們避之唯恐不及,運量名列前茅的捷運西門站與龍山寺站也都無人下車,深夜的捷運站內外彷彿時下流行的疫情電影中場景。因電影《艋舺》爆紅的剝皮寮,網紅、網美排隊拍照、打卡的景象,被白色的帳篷,及穿著防護衣、面罩的醫護人員和長長等待篩檢的人龍取代;嬉鬧、快門聲消失了,只聽得到民眾被深入喉嚨採檢時所發出不舒服的咳嗽聲,空氣沉重到彷彿要令人窒息。

寺廟周邊小販 憤怒無奈

每到華燈初上,萬華人推著小攤車到華西街夜市、龍山寺周邊賣小吃和生活用品,賺錢養家糊口求生存,這一切熟悉的場景,瞬間消失,攤販苦惱沒有生意可做,還要擔心被染疫。

18年前的SARS與這次的新冠肺炎都重創台灣,偏偏兩次疫情竟都發生在萬華周遭,曾經歷過SARS風暴的萬華人,不禁想問「怎麼又是萬華」。上回SARS僅在和平院區內發生,萬華人心中的恐懼多過實際威脅,但這次新冠疫情卻是全面性蔓延,萬華居民直接面臨疫病的威脅,還要承受外界視為新冠病毒傳播核心的標籤,萬華人的無奈與憤怒,又該向誰討要。

祈求神明保佑 平安度過

極具萬華意象的佛具街、青草巷,以往是熱門觀光景點,很多民眾來到青草巷,豔陽下買杯青草茶解渴、消暑,是最佳選擇。但連日高溫,沒人敢踏進萬華,街道上僅剩環保人員和國軍化學兵在消毒,機器的聲響讓人心煩,白晝下,店家的臉色卻顯得蒼白,心灰意冷乾脆拉下鐵門暫停營業。但有些店家展現堅毅的精神,戴上口罩發出宏亮的歡迎聲。

來到萬華知名二級古蹟艋舺龍山寺,不少年輕夫妻或長輩來幫兒子、女兒向觀世音菩薩求子,考季來臨,供奉的文昌帝君香火鼎盛,每年點光明燈、藥師燈的信眾絡繹不絕,龍山寺因疫情大門一關,虔誠的信徒無法入內,直接在門口跪求神明保佑平安度過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