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商機 穿戴裝置、共享照顧夯

「家天使」在疫情嚴重的情況下,也可以協助補充醫療體系照顧服務人力。(本報系資料照片)
「家天使」在疫情嚴重的情況下,也可以協助補充醫療體系照顧服務人力。(本報系資料照片)

在疫情暫時還看不到盡頭之下,如何利用網路創造新的商機成為關注議題。中華大健康服務促進會理事長呂庭華在「疫情下的互聯網應用商機論壇」上表示,因為這次COVID-19,很多遠距的東西產生,包括遠距醫療以及穿戴裝置設備,都是很有潛力的產業;廣和順科技(家天使平台)執行長龔文凱指出,像「家天使」這樣的照顧服務共享平台,在疫情嚴重的情況下,也可以協助補充醫療體系照顧服務人力,不僅具有商機,還可以產生社會價值。

呂庭華指出,現在台灣遠距醫療大概有100多個據點,可以遠距看病或者進行診治,但是最新統計實際使用不到一千人。遠距醫療雖然很有潛力,但還有一些問題待解決:第一,因為遠距,醫生產生線上線下醫療資源的爭奪,牽涉到全民健保資源的分配問題;第二,很多醫生因為不能近距離觸診,跟病患接觸,還是有一些診治上的誤差,不是那麼精準。

穿戴裝置2024年達6億台

因應疫情,也產生一些數位裝置、設備,在歐美已經有疫情接觸者追蹤裝置的應用,新加坡已經有智慧手機追蹤疫情小型裝置發給居民,可以完整追蹤疫情傳播者情況;香港也有穿戴裝置可以監視疫情中的個人。整個穿戴裝置市場跟著疫情起伏,目前,耳掛式裝置占6成,手機占27%、手腕式占13%,其他1%,原本預估在2020年全球會有4億台,到2024年可達到6億台。

整體來講,現在台灣用到的穿戴設備,除耳戴式裝置外,其他有幾個,與大健康或運動有關,比如偵測心跳血壓、周邊光源感測、睡眠品質,有些可以發出SOS求救信號,同步發布訊息提醒吃藥,找到長者位置等功能。總體而言,現在穿戴式裝置的趨勢還是在上升,勢頭還是不錯。實際上,台灣人對於穿戴式、健康式設備接觸度很高,潛在市場非常大。

共享照顧解決社會問題

龔文凱指出,家天使是共享創新服務平台,主要作照顧服務,在台灣有共享協會,服務方都是自雇者。他指出,所謂共享就是幫社會整合一批平常用不到的人力資源,好像聚合一批螞蟻雄兵,解決很多社會短缺的服務資源。在台灣,每年失能人口每年增加3萬,到2060年會突破200萬。龔文凱指出,從照顧服務來看,9成是由照顧服務員提供服務。這種把屎把尿的工作,大部分人不願意去做。政府在這10年已經培育了14萬人有資格的人,但是真正進來這個產業只有3至4萬人,有8成的人不願意進來,但是他們有專業,家天使平台就是把剩下的10萬人,沒有整個踏進來的人作兼職服務。家天使平台開業兩年,目前1個月貢獻2萬小時,換算1個月貢獻100至120個人力,期待未來5年內要成長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