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阻隔溝通 國際共創變調

國光劇團日前推出跨國新製的《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這結合京劇、偶戲、電音、影像裝置,試圖挑戰「情慾流動」的想像空間。(鄧博仁攝)
國光劇團日前推出跨國新製的《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這結合京劇、偶戲、電音、影像裝置,試圖挑戰「情慾流動」的想像空間。(鄧博仁攝)
王安祈。(陳怡誠攝)
王安祈。(陳怡誠攝)

一齣國際共創作品,引發國光劇團20年來的核心成員出走,有熟悉國際共創工作的人士觀察,在疫情前的國際共創就不容易,加上疫情間,始終無法真正面對面溝通,在語言和文化隔閡下,溝通的方式造成誤解累積,讓原本是美意的國際交流,變成不甚愉快。

《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的前身是來自2019年的《費特兒》,當時結合京劇和南管,由朱安麗一人分飾兩角,並因此得到傳藝金曲最佳演員獎。王安祈示,2021年演出的新版本,是特別聘請國際顧問而誕生的版本,「但是國際顧問和我們原本的創作方式很不一樣,我覺得目的性太強烈,是為了要登上國際舞台而做,有點本末倒置。」

對於這次費特兒的國際共創經驗,陳悅宜表示,「費特兒這次的做法是第一次嘗試,也許不是這麼妥善,有失敗、有爭議,可成為未來改進的基準,我看見各種批評,這些批評才是關心國光的走向,未來可整合做適度的調整。」

至於外界認為,王安祈是無法接受京劇使用高科技才離開,她表示她樂於創新,在20年前上任藝術總監時,就曾說明京劇要現代化,她也不排斥使用科技,端看怎麼呈現,以及是否維持住戲曲的本質,但她也坦言,對於科技是完全外行,「未來整個劇團的轉型和多元發展,是大勢所趨,一定會有國際共創和文化混血,但這部分我沒能力,我辭掉藝術總監,在新的總監來之前,我會繼續以義工身分,為我所懂的京劇崑曲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