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戳破個人主義神話

(繪圖:Ellen Weinstein)
(繪圖:Ellen Weinstein)

我們在演化上是互助合作,而非自私自利。

納爾遜(Robin G. Nelson)

早在疫情之前,美國無數人的生活有隱約但揮之不去的痛苦:房價高漲、醫療費用難以負擔、學校缺乏資源、薪水停滯不升和制度不平等。大眾沒有選擇,只能學著習慣這些長期痛苦。面對殘破的社會安全網和倡導國家主義的自私自利迷思,許多人採取了困頓時所做的行為:向親友尋求情緒慰藉和實質協助。但新冠肺炎大流行時,依靠我們最親近的人際網絡還是不夠。美國人經常誤以為自己十分堅強,絕對能夠承受其他國家人民面對的苦難。實際上,美國的社會和經濟救助體系相當脆弱,許多人禁不起謀生方式出現任何改變。疫情的附帶結果是,我們亟需強化救助體系。

人類學家很早就了解,高度的社會化、合作以及群體照顧是人類的特徵,也是我們和黑猩猩等近親間的主要差異。這類互相依賴是人類興盛的關鍵,依據這個觀點,人類在演化上是互助合作。但早期人類生活的群體規模較小,如今的我們無法只依靠最親近的家人和朋友,必須投資國家的群體照顧政策,也就是需要資源的民眾能獲得救助的政策,以便因應現今全球化社會的規模和複雜程度。

在某種意義上,日常生活的聯繫使我們在2020年春天更容易受到透過氣溶膠傳播的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社交孤立、戳破正常生活的假象。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封城和停課等防疫常態,使我們不得不放棄最基本的能力,而遠離最親近的家人和朋友。這些狀況破壞了我們素來依賴的社會結構。

傳染病帶來不尋常的挑戰:我們要有效對抗這些疾病,必須適當且持續提供充足的救助。這次疫情暴露了我們生活中各層面的脆弱和缺陷(從最親近的親友圈到外圍的國家情勢),以及個人核心社群經歷的各種風險。有些社群投入大量心力推行社會安全網及有薪病假等措施,可降低新冠肺炎罹患率。一些社群則堅守自給自足和個人主義意識型態,拉長了疫病肆虐時間,喪失更多人命。

紐西蘭擁有反抗殖民統治並建立社群的漫長歷史,在防疫上表現相當傑出。紐西蘭政府以全國一致的封城令、邊境管制、衛生宣導、容易取得的檢測和足跡疫調等措施圍堵新冠病毒傳播。成果相當豐碩:疫情發生一年半後,紐西蘭全國僅有27人死於新冠肺炎。直到去年底,條件符合的民眾疫苗接種率高達九成。雖然新冠病毒的變異株持續侵襲紐西蘭,該國政府仍然十分小心。

許多人預測台灣將和鄰近的中國同樣發生新冠肺炎大規模感染,但台灣施行境外旅客入關後14天隔離檢疫、提高口罩產量、加強邊境管制並指派防疫官員協助民眾進行隔離等措施,同樣在防疫上表現良好。去年3月,這個擁有將近2400萬人口的國家只有10人死於新冠肺炎,憑藉這些措施撐過了每一波疫情。雖然我們需要幫助時最常找的或許是親友圈,但生活外圍層面的地方和中央官員在擬定並執行衛生政策時必須十分人性化,就像紐西蘭和台灣官員那樣。

在美國,政府的支援並未持續,民眾也很難共同遏阻新冠病毒感染。這些問題的根源相當深遠。從美國建國開始,主流思想不僅鼓勵個人主義,也不把一些族群當做一般人看待,例如畜養黑奴及強迫原住民遷離世代居住的土地。這些不人性化的行為現在轉化成自私自利的迷思,認為只要努力工作就能富足,因此倡導減少對需要幫助的人提供紓困方案。結果是,即使現在了解新冠病毒的傳播方式及如何導致疾病,也獲得有效的疫苗預防重症,美國新冠肺炎死亡人數仍然高於其他國家......

【欲閱讀全文或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知識庫〉2022年第243期05月號】